逍遥右脑 2018-09-30 13:02
狄仁杰,大唐山西太原人。生活在动荡的高宗和武则天时代,民间传他断案如神,史学家赞他忠心大唐,随机应变,通晓人性,体恤百姓,仁义廉洁。是千古贤相。下面是关于他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狄仁杰幼小时就聪明异常,六岁入学,就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爱好,不喜玩耍,不爱活动,认真听讲,下苦练字,大胆提问,坐着读书~上午不挪寸步。有管教育的县吏来视察学校,大家纷纷起立欢迎,只有狄仁杰沉浸在书中尚不知晓,老师批评他,狄仁杰从容应对说、书卷之中,圣贤都在,我正与他们对话,那能顾上和世俗小吏打招呼。县吏和老师都大惊。从此故乡人以神童赞他,而狄仁杰听到赞美,更加勤奋努力,年年考试都是第一名。
狄仁杰二十多岁到京城长安参加全国进土考试,按当时风俗,考前要拜当朝大官为师,如果有前科进土引荐吹捧,考上的概率会提高。象白居易拜见顾况,朱庆余拜见张籍,都留下千古佳话,狄仁杰不爱好诗歌文学,所以没有文集呈上,只以一肚子学问求见大官,也是大画家阎立本。阎立本接见了狄仁杰,问考什么科?当时开设有进土,博学宏词,明经,算经等科。进土侧重时政,考的最严。博学科侧重诗歌文章,明经侧重政治法律,算经侧重天文医术。狄仁杰回答:读了近20年经书律令,想考明经科。阎立本问:儒家经典千言万语,概括就是修身,齐家,治国。你对此有何体会?狄仁杰肃然而答:我不管将来贫富穷达,发誓做一个忠于国家,孝敬父母,操好心,说好话,做善事的君子,这是我对修身的体会。夫妻无对错,亲人不指责,和为灵胆,忍为妙药,娶妇多劝,养儿女重教,养子不教,如养寇仇,娶妇不劝,如种祸乱。这是我对齐家的体会。外和诸夷,以法治吏,施行仁政,均田济困,这是我对治国的体会。阎立本又问,你对审案执法有什么体会?狄仁杰回答..以证据为审案的根本,以法律为判案的准绳,对披枷戴锁者寻找放的依据,对秋后斩决者搜索生的根由,每一案务必做到受罚者不喊冤,受害者不叫屈,阎又问,每个书生,都会讲忠孝仁义,却多数处理不好和领导及同事的关系,难道忠直者只能象比干屈原一样被怀疑,有才者只能象贾谊晁错一样被诬陷?狄仁杰答,我知道领导中如周文王,唐太宗一样的千古明君百里难有一,所以处好和领导的关系,我准备用九个字来作为座右铭,不主事(勤请示,多汇报,绝对的尊敬,绝对的听话)帮好事,(利国利民合法合情的事,拼尽全力帮助其贯彻落实,)不坏事,(领导的错失,不议论,不揭发,不讥笑指责,私下委婉提醒,不改则停止)我也知道,才高招嫉,位高招损,同行是冤家,同事多拌脚。所以处好和同事的关系,我准备用不争名利,不辞劳苦,不冷若冰霜,不小肚鸡肠四句话来作为行动准则。阎立本赞叹地说,足下才高识远,堪称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当年考中明经进士,经阎立本推荐,赴任并州法槽。
狄仁杰非常孝敬父母,从懂事起,从不在言语上顶撞父母,帮父母干活,专心聆听父母教诲,从没显出不奈烦,今日要到外地工作,父母依依不舍,狄仁杰跪下说:受父母养育二十多年,本该膝下承欢,晨昏侍候,报答父母之恩,奈国家征召,大孝孝国,儿一定好好工作,争取早日有资格把父母接到任上团聚。与父母洒泪而别,站在出村的道口,回望故乡村社,含泪说,刘邦成功唱大风,韩信成功饭千金,故乡的山水作证,我会是后来者,不给家乡丢人。一路上不再言语,登上太行山,南望家乡方向的白云,又站立良久,对随从说:白云下有我魂牵梦绕的父母乡亲,每想起勤劳朴实的他们,我便会消除一切享乐的杂念,发誓今生为他们做点什么。一直瞻望白云,直到云移才止。是啊,从古至今,一个有志的青年,无论他读书学习,还是劳动工作,首先想的不是为自己生活上的享乐,而是想:我能为父母做点什么?进一步想,我能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长大了就想,我能为我的祖国做点什么?纵不能留芳千古,也不能遗臭故乡吧。这大概是立志的魂魄。
刚参加工作的狄仁杰,忠实践行自己的座右铭,对领导,无论新旧好坏,无论能力高低,把他看作是朝庭和国家的化身,不主事,帮好事,不坏事,绝对服从,仁杰深知,服从领导就是服从饭碗,人不吃饭行吗?这是一切一切的前提。对同事,有名有利的好事坚辞退后,一切苦活累活不讨好的活,抢着干不叫累,同事有困难,如亲兄弟一样无私相帮到底,用宽厚的胸怀对待那些给自己穿小鞋,设陷坑,给脸色的人,同事郑祟质,曾有很长时间给仁杰穿小鞋,恰逢老母病重,朝庭要他出使安西六个月。崇质进退两难。狄仁杰跑到领导那儿,自告前去,对领导流泪说:不可让将死老母有万里之忧,更不可留下母死儿不在侧的千古之恨。在狄仁杰的感召下,全处室的人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大家进入办公室,都有回到家的感觉,无论多忙多累,都感到轻松温暖。六年之后,朝庭大员来考查地方官员政绩,听到领导和同事对狄仁杰的交口称赞,又听了狄仁杰才华横溢的工作汇报。回朝告诉皇帝:狄仁杰之贤,北斗星之南,仅此一人。狄仁杰之才,天下再难事,迎刃而解。高宗听了大喜,马上调狄仁杰回京主持大理寺的审案工作,官升三级。
狄仁杰搬来父母,住到京城专给自己分配的府弟,到大理寺一开始工作,就大惊大愁起来,堆集的案卷有半房子,约一万多件。都是各地和京城所发生的重案和疑难杂案,前三任官员,不是弃官而逃就是被撤职。为什么这么难判决?经过半个月的阅读原卷,半个月的走访原被告,狄仁杰清楚了难判决的原由,有三分之一是权力干扰司法所致,本来无罪,够不着刑事惩罚,或者该重判却不敢判。因为皇帝交办要求重判,亲王贵族交办要重判,各部头头打招呼要求从重或从轻,忠于法律,惹怒了权贵,听从权贵,冤声载道不说,做人的良心难安。有三分之一是物证不足,靠刑讯逼供,只有供词,原告又反复喊冤的案件。这部分案件,多是各地政绩,人情案,如果驳回或者直接如实判决,不仅会使地方大员脸上无光甚至群起反对,而且只要有一件判的不妥,自己都会被众官攻击而丢官甚至送命。如果维持地方原判,那一个个浑身是血的躯体,泪尽泣血的眼神,呼天哭地的呐喊,又使狄仁杰昼夜难眠。还有三分之一是真正的疑难案,不是找不到犯罪者,就是找到的被告始终不交待不承认。
聪明绝顶的狄仁杰经过几天思考,决定先从皇帝入手,这是突破口,如果这里失败,那就谈不到后面的公正司法。于是带着两个最明显的案件上朝汇报,首先是武卫大将军权善才,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一案,狄仁杰依据唐律第218条,判决开除权善才范怀义公职。高宗大怒训斥说、亏你枉读三十年经书,自古做人,生命事小,忠孝为大,权范两人,目无王法,欺负到我的祖宗头上,不杀何以劝天下立忠心,敬孝心,杀!杀!杀!此时大堂上静默无声,空气紧张的似要爆炸一般。个头1米8,眉清目秀的帅哥兼美男狄仁杰在高宗.训斥时,悄悄用岂求加羡慕的眼神几次瞟向高宗身边的武后,获得好感的武后用支持的眼神对狄仁杰点头,于是狄仁杰委婉提示说:陛下是千古仁孝之主,其孝心感天动地,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劝说人要先肯定,戴高帽)但我看到:齐恒公不计管仲杀身之仇而成王霸之业,太宗帝不忌尉迟公行刺之罪而千古颂扬。今因误砍两棵树而杀两位出生入死的大臣,人人会以为陛下重物轻人,开创贞观盛世,为造福国人一生辛劳的先皇会怎么想?后世史官会评价陛下为什么主?我是为陛下及千秋万世着想啊.此时武则天暗示高宗,一向惧内的高宗只好点头认可。狄仁杰又拿出郎中王本立贪腐一案汇报说,郎中王本立,贪扣前线军粮两万斤,虽然案发后主动退赔一倍的粮食,加上是皇亲可以从轻处罚,但不能免予任何处罚,根据唐律112条,应开除公职。高宗一听,又气愤地说:王本立属于投案自首,又双倍奉献军粮,本可免予处罚,我以做了批示,你到底想干什么?望着愤怒的高宗李治,狄仁杰跪下,摘下官帽,满含热泪说、先皇女婿,陛下姐夫,只因说不清的一万斤军粮,便被斩杀,前方将士一听,人人三呼万岁奋不顾身冲向敌阵。开创了千古的中华兴盛。如今,强敌环绕,又是热血男儿四方用命之时,如让敢贪占军人鲜血的王本立继续在朝堂做官,陛下的姐夫在九泉之下会怎么想?前方将士比照先皇会怎么想?这种既打先皇的脸,又伤浴血将土心的事,我们不能干呀。看着泪流满面的狄仁杰,满朝官员都下跪求情,武则天又是一个暗示,高宗只好准奏。
树立了公正廉明形象的狄仁杰,以绝顶的聪明和高超的艺术,在三个月一百天的时间内,断滞狱2万人,无一受罚者喊冤,无一原告叫屈。举国震惊,满天下喝彩,人人给狄仁杰举双拇指出彩。那么他是怎么做到得呢?后人想学吗?听老夫慢慢道来。
首先,他忠实践行自己总的断案原则,给死刑者寻找生的理由,给囚犯探索减轻的依据。用现代法学理论,这叫无罪推定原则。这远比不循私情,不惧权势,公正执法的原则要聪明和高明。是获得满堂彩的前提和基础,是仁义在不得不用的残忍下的温暖,这温暖,有史为证,使苍天感佩,风调雨顺。这温暖,有事实俱在,使暴徒悔恨,甘愿自动伏法和接受改造。这温暖,也为自已积了阴德,为后人积了福址,狄公及后人几代享荣华富贵。
其次,把全部案件分为三大类区别对待。凡危害个人权益的案件,狄仁杰首先希望庭外和解,在苦主原谅的前提下重罪轻判,取得都满意的结局。凡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案件,一律取最轻的依据,尽量找从轻的理由。凡无意中触犯皇亲权贵,地方豪神的案件,一律具结悔过,当庭释放。大都动员原告出面担保。
再次,决不让圣指影响判案,也不让舆论左右判决。用今天的话,就是真正的法官,决不做权贵的吧儿狗,政策的应声虫。狄仁杰深知,古往今来,多数冤案是由皇帝和潮流导致的。令人切齿的历代酷吏都有吧儿狗应声虫的特征。法律固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决不能成为一把手诛除异己的利器,行政随心所欲的工具。
通过审案,武则天看出了狄仁杰的贤德和才干,从此喜欢上了狄仁杰,狄仁杰也非常钦佩武则天的英明果断。一个流露着喜欢,赞美的眼神,一个流露着仰慕,祟敬的眼神,开创了一段不太和谐的君臣相遇的历史佳话。这是狄仁杰保大唐,救百姓,荐贤良,立千古功业的根基。用今天的话,没有领导理解和支持,什么事也做不成。无论本事大小,能力高低,处好和领导的关系,是读书人的第一要务。
大理寺审案结束不久,岐州发生兵变,朝庭派兵镇压,乱兵为匪,一片混乱。武则天点名狄仁杰前去当一把手。狄仁杰到任,了解上万乱兵,都是千里之外的山东籍土兵,父母妻子亲人都远在老家,恻隐之心长夜难眠。命令军队停止剿匪,都撤回军营。亲写布告,让亲兵广为散发,布告中说:仁慈的皇帝知大家的苦楚,命令我来告知大家,家乡的父母亲人等着你们团聚,只要大家前来自首,免去一切处罚,如愿继续服满兵役,回乡者仍然赐田百亩,城镇者仍然安排工作。为了让匪兵相信朝庭是真心实意的,狄仁杰只带数十随从,怀揣印信,亲自到匪兵占据的大山前办公,来一个发一个回乡通行证。两天之后,上万乱兵,都自捆缚,来到寒风中站立的狄大人面前,漫山遍野,感动的哭泣声响彻天地,狄仁杰听到大家喊狄大人救命,心里一惊,马上流泪高喊,吾皇万岁!万人齐呼,声震环宇。高宗皇帝听了汇报,连赞仁杰,权宜的对,权宜的好。
高宗要去汾阳宫祭祖并视察,仁杰为郎中相伴,己有15年没回故乡,狄仁杰在前安排食宿接待,听到乡音,如醉如痴,望着太行山,喝一口汾河水,含泪说:15年来,总算没给故乡丢人,喝着汾河水,从太行山走出去的儿女,死也会有个样儿。走到离太原五十里的地方,突见人山人海毁田修路,听了并州官员汇报,仁杰下令停止修路,取消一切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仁杰说:天子出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赏赐过往贫民,哪有劳民伤财害人的道理。高宗也是仁慈之主,听了汇报,见家乡父老齐诵天子恩德,一边赞美狄仁杰:真大丈夫也!一边下令兔去汾阳府百姓三年赋税。狄仁杰带头与父老跪下哭喊,吾皇万万岁,吾皇万万岁。可悲呀可叹,同样是喝着汾河水,靠着太行山长大的后代,怎么在一个时期,变的让全世界笑话,让国人唾弃。那个戴白毛巾的庄稼汉陈永贵,野心竞那么大,跟风竞那么紧,其劳民伤财害人的程度,决不亚于酷吏张汤,来俊臣,周兴。仁义之心,良善之念怎么竞荡然无存。那个高喊父老乡亲的胡富国,挖穷根,修太旧路是何等壮怀激越,高大完美。为何后期竞变的那么死要面子不顾百姓死活,为了自已下到地方的风光,仅九六年全省亮化工程保守估记,祸害父老血汗上百亿呀!那个快六十岁,仍能左拥右抱,后背上杈近十个少女的金道铭,享乐就那么有滋味吗?那个风光一时的令家四杰,还有白氏三雄,有权就可对父老乡亲耀武扬威么?如今遗臭千古,辱及乡邻,这一生及你们的后代如何面对太行山,面对汾河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太行儿女怎么了?惭愧呀狄公。
视察回来,高宗升狄仁杰官职为礼部侍郎,相当于正部级了。委任狄仁杰为巡视员,整顿江南风俗和礼仪。狄仁杰赶到江南一看,深感问题严重,原来南宋以前,水上交通尚不发达,中国与外交流,主要是陆路交通。所以北方文明发达,南方愚昧落后,莽莽原始大森林,乌烟障气,人们生活很不易。狄仁杰这个主管礼仪风俗的官,碰到了相当于今天,如何面对少数民族,边贫之地宗教信仰问题。强制划一,狄仁杰也知不可以,会激起民变,任其乌烟障气,与民众不利,与国家不利。狄仁杰首先与江南有识之士,地方开明绅士,正规的佛道人士座谈,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以众人的名义发布关于严厉取缔淫祠的文告,相当于今天全世界取缔邪教和恐怖组织的文告。文告中说,我们倡导利国利民利信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但严厉取缔害国害民害信众的邪教。凡有下列特征之一的都属邪教,<一7,凡是拜活人为神灵的教派,<二>,凡是索要钱财的鬼神,<三>,凡是人身依附,聚众活动的非寺庙进香行为。在这一点上,狄仁杰没有仁慈善良,而是雷厉风行,大张旗鼓。在半年内,打掉各种邪教即毁掉淫祠1700多个。建立各种书院和私立学校3000多所,德高望重的狄仁杰,为了倡导文明的风向,跪遍了江南大小正宗寺庙,仆倒身子哭祭了历史上所有江南儒生中的名人坟墓,普通百姓万众欢呼。一时之间,江南风气大变,之乎者也的读书声,在乡间响起,点头哈腰拱手礼让的穷酸像风行各种场合。
仁杰回朝,心中苦闷,皇帝李治病体连身,武则天对过去反对自己的人不容丝毫,斩尽杀绝,对政治对手灭门九族。狄仁杰处在这种政争的血雨腥风中,践行保存自己的哲理,不主事,帮好事,不坏事,上班忙于事务,守口如瓶,下班闭门杜客,拒绝一切帮派应酬。奉命出任豫州刺史,牢房中关押着两千多越王兵败后放下武器的士兵。朝庭命令全部处死。狄仁杰见到哭天喊地的普通士兵,再次昼夜难眠了,冒死上书说:臣想说话,又怕疑为乱党帮凶,闭口不言,有负陛下仁孝爱民之心。因此写下撕掉,撕掉又写出,半月不能安睡。最终还是冒死上书,这些人本是良民,对大唐绝对忠心,根本无意参与中央的权力之争,可否让这些人充实边防军,戴罪立功。皇帝允许。两千人哭拜狄仁杰,感谢救命之恩,要为仁杰立碑,狄仁杰立即阻止,劝大家不要害他,余不多言,惟两泪交流,以手指心,目送大家去边关服役。
面对中央的血腥场面,狄仁杰主动要求到地方任职,又触怒宰相张光辅,被连降三级,贬任洛州司马。狄仁杰暗自庆幸,利用有限的权力,早起晚睡,修桥挖井,兴修水利,广办学校,天下称诵。三年后,高宗死,武后正式临朝,升狄仁杰为宰相,狄仁杰不敢推辞,上任后,武则天关切地问?你有善政,可有人忌妒你,连写数道诬告信,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不敢正视那对火辣辣的眼晴,跪下恭敬地说,陛下认为有过错,臣一定改正,陛下认为无过错,臣最幸福,臣不愿知诬告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只愿做你的奴隶,任你踩在脚底,我只愿做你的春泥,任你舒展根须。武则天感动地说、君真是长者。
武则天想改朝换代,意图杀尽李家后代和正直的大臣,形势愈来愈黑暗,摆在狄仁杰面前有三条路,一是按孔圣人说的辞官归隐,政治清明则官,政治昏暗则隐。但狄仁杰不甘心煌煌大唐就这么败下去。二是奋起抗争,学先贤文官要死谏。聪明的狄仁杰深知,领导喜欢的事,当面批评不仅自己找死,而且无助于事业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许领导会老羞成怒更坏。三是隐忍待时,说违心的话,干应付的事,将不主事,帮好事,不坏事的原则发挥到极致。狄仁杰选择了第三条路,对屠杀李家保持沉默,武则天要追问,只是流泪。对改朝换代,口头上坚决支持,行动上装聋作哑,对治国大政与行政运转的日常工作,竭尽全力,昼夜操劳。狄仁杰深知,这也许是活下来的唯一办法。见武则天经常招见太学生,狄仁杰关心地劝道,一把手唯有奖惩大权不能让给别人,至于其它,应责问有关部门,若越职越级指挥,不仅寒了下属之心,整个运行体系也乱套了,于治国非常不利。武则天用感激的眼神表示改正。
为了驯服这个既喜欢又担忧的大唐旧臣,武则天暗示来俊臣可以动一动宰相。来俊臣大喜,诬狄仁杰有反大周之心。狄仁杰一入狱即知,不招认会很快用刑整死,招认或许等待秋天斩决有一段时间挽救。于是招认:大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对是真的。主审的王德寿见了状纸,对狄仁杰说,公为我办件事,招认杨执柔为同党,我免你死。狄仁杰仰天长叹,皇天后土,仁杰岂能贪生而害人,不如死吧。说完以头触柱上,血流满面,王德寿惧怕而停止。狄公呀!自古有人为绳头小利致别人于死,有人为芝麻大的官位致别人于死,有人为一时享乐致别人于死,而你,宁舍自己的生命,不害别人半分。真使汾河万年添彩,太行永恒昂首。山西的后人无论走到天涯海北,还是飞天入地,只要自豪地敢承认,大唐狄公是我老乡。天下人会肃然起敬。
在等待秋后处斩的日子里,狄仁杰明知这一切都是万恶的武则天指使的,但聪明而灵活的他决心再试一试命运有无转机,是强者,心脏停止跳动前决不灰心绝望。他咬破手指,撕下一小块布条,上写:我被来冤,陛下救我。藏入夹衣中,央告狱卒送出,名义上是请家人添点棉花。仁杰长子狄光运拿血书泣告武后。武则天见血黑的陛下救我四字,想起帅气的刚正脸膛,任劳任怨干工作的身影,觉得自己无论从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还是有这个人为好。只要驯的他乖乖听话就行。于是从狱中提出来召见了狄仁杰。狄仁杰绝处逢生,一米八的躯体,爬在石榴裙下泪水滂沱,武则天嗔怪而又爱怜地责问,为什么要招认反我,你真的忍心反我?狄仁杰为了活命,也深知女人最恨给橄榄枝而不接的男人,于是停止哭泣,抬头第一次用爱慕的眼神盯着武则天说,不招认来俊臣会立刻打死我,我多么想再见让我魂牵梦绕的陛下一面呀。我知道这都是来俊臣陷害我,陛下决不忍心弃我。说吧,大概是堂堂男儿冤屈的泪,哗哗流满双颊。武则天真想与狄仁杰相拥而泣,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宣布平反,但官降五级,贬为彭泽县令。而武则天也听了狄仁杰的劝告,装好人处死周兴,来俊臣,停止棍棒打压,改用喂甜蔗的方法,为部分冤死官员平反发赔偿金,于是天下三呼万岁,人人称诵。可惜后人仍有无数人看不清中国流氓专制家设的这一个个局,紧跟风当枪使的周兴,来俊臣永不绝种。
半年后,契丹攻陷冀州,河北震动。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幽州都督,前往抵抗。前十年救活的一万多人,奋不顾身愿随狄公抗击侵略,河北军民,听说狄仁杰前来挂帅,群情激动。杀敌的口号震天响。契丹大惧,赶忙退出所占土地,愿与中央修好。狄仁杰不敢做主,上书武则天说:使用武力于边荒之地,妄立功名于绝域之城,耗尽中原万民血汗,争来不产一毛之地,得到其人口不能增税收,获得其领土不可多耕织。这就是秦皇汉武衰败的根由。扬威于四邻,穷兵黩武,必然赋税过重,引起人口流亡,发生动乱,本根一摇,外患内忧连结,天下不可收抬了。希望陛下恢复贞观之时和睦国策,取消安西等边荒驻军,册封李思摩,阿史那的后代为可汗,令其统治四镇,以镇诸蕃。国家有继绝世之美名,人民免运输争战之苦。令边防军谨守内边,以逸待劳。天下幸甚。武则天部分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调回狄仁杰继续当大周宰相。
狄仁杰本意上恨死了武三思,张易之等祸国殃民的新贵,但为了长远,屈节勤拜,与武家弟兄,薜怀义,张易之等混仗王八蛋打的火热。每天高喊大周万万岁。这就是汾河学子与陇西李白及后人,与江汉屈原及后人的区别。别人说我们老成醋不浓烈柔弱无血性,谁能知我们汾河学子能大能小,能屈能升的目的一为了国家和人民。千秋万世,谁不钦佩
武则天想立侄儿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不敢正面阻止,而采用各种办法阻挠其实现。首先劝庐陵王李显上书誓死捍卫妈妈的大周,愿意自己及子孙改姓武。打消武则天立儿子就会复唐的疑虑。其次对张易之说:陛下千秋后,想不被千刀万剐吗?张易之正愁此事,急问如何自保?狄仁杰劝他保庐陵王立太子,张发愁怎么劝,狄附耳说、在万岁最高兴时,你哭泣,万岁必惊问,你可哭说:我只听说儿女孝敬祭祀父母,还从未听说侄儿孝敬祭祀姑姑,宗庙里没有姑母,我有心随陛下于九泉,可那里安住呀?果然,迷信的武则天犹豫了。再次劝武则天不可急,急则生变,先树大周恩义,再试万民拥三思还是拥武显。(狄仁杰根本不敢提拥唐还是拥周,那会致李显于死地,让武则天始终处在立侄儿还是立儿子都是保大周的思维中,)结果武三思招兵,一个月报名者不及千人。庐陵王代招,10天内达5万多人。终使武则天立儿子为太子。狄公为保大唐盛世立下了千秋功业。后世的太行学子们,你们能十年如一日,对仇敌笑脸相迎吗?你们能面对流氓的污辱,喜怒不形于色吗?
狄仁杰晚年,面对武则天言听计从的良好施政环境,一方面为国家的兴盛做了大量工作,使武则天时代的大唐国力继续得以发展,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对外开放,和睦四邻的正确国策得以继续施行。另一方面,积极推荐忠于大唐的正直干练之士,提拨张柬之,桓彦范,姚祟入中央,为复唐做好一切基础工作。71岁临死,执三人哭诉,复唐.复唐。狄公去世后,张,桓,姚果拥太子李显复唐。伟大呀狄公,既恢复了万民拥戴的大唐,又保全了自己一生不负心爱女友的诺言。终观其一生,如后一位汾河学子司马光言,赤心无不可对人坦露,言行无不可对人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