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9-29 08:25
内容预览:
2011年慈溪市八校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书写时努力做到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二、积累应用(28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水是无形的。它随川而行,遇阻而止,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万物。水又是有形的。它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从空中坠落时,是空气把它 (jǐyā)成水滴状。它任由物体改变着,又能改变物体。每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永不 (tín?xiē),天长日久,石板的凹坑就是水刻下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B.近期煤炭价格一涨再涨,网友戏称继“蒜你狠”、“豆你玩”之后上演的“煤超疯”,它将会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价格水涨船高。
C.在飞速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
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这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
C.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后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可称为“贬官文化”。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5.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一个小女孩放学回家后长时间哭泣,样子很委屈。父亲问她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有一个同学说我长得很丑,跑步的姿势也很难看。”父亲听后,只是① 。突然,他说:“我站着就能摸到咱们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小女孩很惊奇,她不知道父亲想说什么②□就问了一句:“你说什么?”父亲重复了一遍:“我站着就能摸到咱们家的天花板。”小女孩仰头望着天花板 ,忘了哭泣:这可是将近四米高的天花板啊!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站着就能摸到它。父亲笑了,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不要信那同学的话,③ 有些人说的话并不是事实。
⑴在①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A.微笑 B.茫然 C.生气 D.叹气
⑵在②“□”内应加的标点是:
⑶在③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6.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推断下列句子中“给力”一词的意思。(2分)
202018年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发舆论强震;202018年“给力”一词登陆春晚,网络语言“转正”,或将成为不可遏制的潮流。
“给力”一词的来源据说有两个:一是有人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另一派则认为:“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
(1)正因为门将卡西利亚斯的给力,西班牙获得了南非世界杯冠军。
(2)“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
7.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可三句中任选一句)(5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四季皆可入诗: (A)“ , 。”悄然带来了春的气息;(B) “ , 。”尽情展现了夏的风情;(C) “ 。”充分抒发了秋的豪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巧妙渲染了冬的奇绝。
8.名著阅读。(3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 (填人名)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本段文字选自《 》,作者(即文中的“我”)是 ,文中划线处应填的是 。
9.综合性学习。(4分)
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看起来与我们很遥远,其实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过量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要我们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就能为减排做出不小的贡献。有同学为此创作了一幅漫画,请你仔细分析画面并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说明,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
____ 食物少煎烤 住房环保型_____ _____ 清蒸油烟少 节能灯照明_______
三、阅读理解(38分)
(一)(13分) 史铁生: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曹飞跃
不知死,焉知生
1972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1974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1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
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
他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
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一个永远活在‘问题’里的人”,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思辨的写作,命定的寂寞
史铁生说自己从小就“怵窝子”,对世界有恐惧,如非横遭突变,可能永远不会做一个作家,而会在恢复高考后读理工科的大学,然后平凡度世;但是,他的命运并没有按照这一轨迹行进。
1998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开始“透析”治疗。2018年,《南方周末》记者夏榆探访尚在医院的史铁生,看到他的动脉血液经塑料管进入透析机,滤掉毒素之后再经静脉回到体内,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长达九年、1000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史铁生自己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续命之余,也极大地消耗了他的身体。他的写作,因此只能局限在每周四个上午的几个小时,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即是他花了三年的所有上午写就的。他自言“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也不参加活动,绝少接受采访,如果和朋友聚会,他要提前半天什么也不干,攒下精力和朋友说话。
曾经有人评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但这未必合乎史铁生的自我体认。他曾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表示,史铁生的写作是跟灵魂对话,这命定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是心灵发出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彻底个人化,也不是装给大众看的,因为他从不哗众取宠。”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书曾经感动过众多读者,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他的笔法。此前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说我的写作太过思辨,没办法,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
史铁生晚年住在金台路,由妻子照料,生活并不宽裕。作家陈村早年拜访,“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史铁生曾无限流连于地坛,并因此感恩自己的命运。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无颓墙,无荒草,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京城的初雪久候未至,2018年最后一次残阳夕照,唯有冷风凛冽中飘来几不可辨的气味,知史铁生者,遂了然那气味中,或亦有一缕是属于十数年前那个作家的,他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
(选自202018年《看天下》第01期,有删改)
【资料链接一】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 五坛中的第二大坛,与天坛 遥相对应。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祗神”之场所,也是我国规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坛。明清两朝共有14位皇帝 连续381年在此祭地,直到192018年清皇朝被推翻而告终。
【资料链接二】2018年的最后一天,在与病魔斗争了30多年后,史铁生走了。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有需要的患者。史铁生的生前好友凌峰说:“他的呼吸一停止,肝脏就被摘取,送往天津,那里一个病人正等待移植。”而史铁生的大脑和脊椎也捐献给了北京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人物传记并非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史铁生的生平,而是围绕史铁生的思想特点进行了深刻的诠释。
B.文中详细地介绍史铁生有关“透析”治疗的过程,是为写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刻感悟做铺垫。
C.文章写记者采访和作家陈村的拜访是为了表现史铁生深刻的思想以及他面对困境所展现出来的逃避与无奈。
D.“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生经过磨难能够活下来是一种幸运,没经历象史铁生那样生死体验的人去妄自谈论生死是一种矫情与造作。
11.史铁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请联系【资料链接一】并依据本文分析史铁生为何对地坛情有独钟。(4分)
答:
12.史铁生“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3分)
答:
13.史铁生去世后,全国各地文学界作家以及读者仿佛商量好了一般,都不约而同地、自发地举行了各种追思会来纪念这位普通而平实的残疾人作家。一位网友这样表达自己的哀思:“先生的影响太深了,从来没想过先生会走。地坛里玩耍的那个孩子,回去了!”还有一位网友表示,“史先生走了,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笔非常重要的社会财富永远留了下来。”
请联系【资料链接二】并以微博的方式也来表达你的哀思或敬意。(30字以内)(3分)
(二)(11分)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8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某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A)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④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⑤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B)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⑥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⑦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⑧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19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⑨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2019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来自:新华网北京3月11日 内容有改动)
14.本文是一篇介绍地震与海啸关系的_________性说明文,说明顺序是_________。(2分)
15.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A)说明方法:
作用:
(B)说明方法:
作用:
16.“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一句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17.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平实和生动两种,选文的语言应属生动说明。
B.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震源深度等条件的影响,震源位于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C.特大海啸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但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D.海底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是: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从而引发海啸。
(三)(8分)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今齐地方千里
19.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答: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答:
(四)(6分)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②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陈:国名。 ②宁国:楚国大臣。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楚庄王欲伐陈 ②民怨上矣
2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译文:
24.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2分)
答:
四、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
据悉,2019年1月24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飞进赛场,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坠地死亡。接下来的瞬间一幕让人深深感动:击中小鸟的运动员扔下网球拍,跑向小鸟,俯身跪地,双手合拢,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表示忏悔。
人生有多少一瞬间的事情,有的蕴涵着人性的真善美;有的散发着自私卑鄙的丑恶;有的诠释着人类高尚的节操;有的践踏着公众道德的良知……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不少难忘的“一瞬间”,请以“ 一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二、积累应用(28分)
1.(2分)挤压 停歇 2. (3分) B. 3. (3分) B. 4. (3分) A.
5.(3分)(1)A.(2),(3)因为
6.(2分)(1)帮助、有作用 (2)使人振奋 精彩
7.(5分)
8.(3分)《名人传》 罗曼·罗兰 列夫·托尔斯泰
9.(4分)画面一:衣衫自己洗,小件不劳你 画面四:急事你出马,平日你休假
三、阅读理解(38分)
(一)(13分)
10.(3分)C.
11.(4分)(每点两分,写出2点即得满分)①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想要逃避现实,而地坛的荒芜恰恰给了他排遣自己心中苦闷的空间。②地坛的变迁与史铁生的命运的变化有相似之处,所以他更能理解“它的意图”。③史铁生在地坛看到了美好的景致,体会到人间平凡而温馨的生活,这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崭新的哲思。
12.(3分)时时刻刻都应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光,真爱生命。/ 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 面对任何不幸要从容,甚至是微笑面对,要有坚强乐观的品质。
13.(3分)略
(二)(11分)
14.(2分)事理 逻辑顺序
15.(4分)(A)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海啸蕴含的能量之大。
(B)打比方 形象的说明了海底地震造成海水颠簸的情况。
16.(2分)不能去掉。因为“可能”表推测,表明地震有导致海啸的倾向,但并非一定会发生。若去掉,就太绝对了,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7.(3分)D.
(三)(8分)
18.(2分)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
19.(2分)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
20.(2分)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
21.(2分)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四)(6分)
22.(2分)①伐:攻打,进攻。 ②上:国君,君主。
23.(2分)译文: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
24.(2分)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四、写作(50分)
25. 参照宁波市中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