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9-25 13:54
“命题解码”
漫画是一种运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这些作品既有纯娱乐性的,也有社会性较强的。因此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题,给学生设计出的其实是一个有伸缩度的创作空间。考生对作品的理解建立在一个体现自我的自由的生活阅历基础之上,命题的宽度应该是最大化的,不论什么状况的考生,他眼中看到的必然有属于他自己的那个世界。如果从难易角度上分析,视野决定了难度,该题目的审题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层次上,因此这一环节从表面上看似乎会容易一些,而关键则体现在如何把自己的理解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如果从区别度上来分析,那就要看学生是不是能够真正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跨越,或者说能不能把一个材料立体起来去分析,而非简单地停留在一个平面上的解说,这无疑也是对考生优异程度的一个测量维度。因此,该作文题以最为宽松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从入题角度看,该漫画主体是两个孩子在不同分数状况下得到的不同评价,画面简洁但指向明确。因为“孩子”“分数”“奖惩”等元素的出现,学生会直接把主题指向教育评价,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从细节上看,纵向比较,分数比原分数高得到奖励,比原分数低得到惩罚,依据一般的评价结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就在出在横向比较的悖谬,我们会发现,在结果性评价一栏中,恰恰是分数高的受到了惩罚,而分数低的却得到了奖励。从这个角度看,自然会引起我们对评价制度的质疑,这种质疑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评价,它可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就评价体系合理与否的解读就成了衡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可以说,从质疑的这一层面上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思维与学习品质的社会性延展。
“审题误区”:
因为该命题画面表达内容相对直观,学生在审题时难度不大,加之漫画作品的理解层次因人而异,这就给各个理解程度的学生留下了创作空间。如果说在行文中有什么处理不当的话,可能更多地会表现在对既定观点的纠缠上,从而无法实现论说文的表述功能。
比如有的学生会直接去写有关教育评价的问题,但是却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只是根据表象不断强化自己的个体情绪,基本停留在对“唯分数评价”这一观点的批判上,而现实生活中,根据分数高低进行评价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从画面上也读不出更多“唯分数论”的内容,学生单纯运用大量事实举例强化这一观点的过程,暴露出的恰恰是自身论证能力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