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9-19 17:55
作者:李彬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鲤鱼跳龙门是一则家喻户晓的成语,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在鲤鱼们的祈求之下,佛祖降低了龙门的高度,鲤鱼们虽圆梦了,但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追因分析,做龙的感觉就是真实的成功感,为什么鲤鱼们没有了成就感,从客观上看,是佛祖降低龙门,换句话说是降低了成功难度和标准,从主观上分析,是鲤鱼自身不肯努力拼搏、全力奋进、勇敢挑战。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话题多元化,而话题的多样性取决于对象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话题在材料涵盖的范围内,都可以写,均符合题意。
从“鲤鱼”方面看,有以下角度:鲤鱼“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说明鲤鱼想投机取巧,渴求走捷径,可以谈“高远理想”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鲤鱼最终“没有了做龙的感觉”,说明当目标的门槛降低了,成功也就贬值了。可以谈“高远目标”与“切实拼搏”的关系,“真正成功”与“汗水付出”的关联,“精彩过程”与“精彩结果”的关系。
从“佛祖”方面看,在鲤鱼们祈求下,“被感动,降低了高度”,佛祖这一做法看似人文,实际上违背了选拔人才的原则,可以谈人才选拔方面的“人情”与“规则”关系。
【优秀习作】
“门槛”去哪儿了
如今,“作家”泛滥成灾。
纵观当今文坛,作家这一颇具人文情怀和诗意生活特质的职业,在中国传媒业娱乐信息文化的鼓动下俨然成为热门职业。
许多怀揣着“文学梦”的年轻人,提笔作诗希望自己这匹“千里马”遇上伯乐,从而轻轻一跃从“鲤鱼”变成“龙”。而我们的刊物杂志出版商似乎为了助燃文学热情,在“感动”之下逐渐降低了对文学作品审查的门槛,于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拥有了“新锐作家”的标签。
出版商的好意诚然可以理解。但是这些年轻人在一跃成“龙”之后却缺乏对这份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认知,在“龙”的位置以“鲤鱼”的姿态书写小资情调的文章。
殊不知,在旧时代的文人们需要经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去体验生活历经磨砺才能当得起“作家”这个头衔。
余华的《活着》从福贵这一小人物历经家破人亡等多种磨难却依旧活着的故事,展现了大时代下有许许多多如福贵一样坚韧地在这个世上活着的人民。若不是余华在自己亲自经历生活的磨难去体味他人人生的坚毅之后,能有这样敲击世人心灵深处的作品吗?
“门槛”并不仅仅意味着对作家文学艺术造诣专业知识的要求,更意味着对一个作家对生活的深切体味的高标准。
作家毕淑敏曾说:“生活如同桑叶,需反复咀嚼才能酿出亮晶晶的作品来。”不经历生活的磨练就难以酿造好的作品。记得前些日子所阅读的野夫的《乡关何处》,里面对江河对母亲对家乡的追忆细致地刻画饱含深情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体味杜甫那句“故人日已稀,访旧半为鬼”的人生况味。如此真切,只是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到鲁迅的《一件小事》再到余华的《活着》,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在经历生活“门槛”的检阅之后,将自己小我提升到大我怜悯众生的高度,从而用笔触及人的深处,以“龙”的责任感和尊贵感继续自己的使命。
周国平曾说“所有对苦难的借口逃避都是矫揉造作”,那么如今文坛对于青年作家作品的“门槛”又去哪儿了呢,对于他们对生活的历练的“门槛”有
去哪儿了呢?所有的懂得都是因为经历,而作家更是需要去感悟体会的一个群体。
人都说物以稀为贵,我们的“门槛”去哪儿?我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去哪儿了?
点评:
文章亮点有二,一是说理针对性强,基于当前作家泛滥成灾的创作恶态,剖析了门槛降低的原因,然后从余华、日本作家野夫的创作经历分析了生活历练对作家的重要性,这番真知灼见,为突破说大道理、空道理提供一个新的路径。二是阅读生智慧,没有阅读就难以写作,该生深邃独到的思想源于阅读的积累,水滴石穿,读书才是写作水平提升的核心动力,没有阅读何来小我到大我的质变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