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逍遥右脑  2018-09-19 14:54

【导语】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机会,而高考就是你走上成功之路的第一个机会。逍遥右脑为你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长期以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的立场比较一致,而中、俄的立场往往。所以,中俄加强合作与交流,就能达到双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存,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

  (3)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不约而同一诺千金莫衷一是

  B.不谋而合一言九鼎各执一词

  C.不约而同一言九鼎各执一词

  D.不谋而合一诺千金莫衷一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大运河是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

  ▲,▲。▲,▲。

  ①京杭运河只是人们最熟悉的那部分

  ②在漫长的时光里,这条河流支撑生活,激发灵感,启迪心智并指引未来

  ③这是中国人用了2500年时间与自然共同完成的壮丽奇观

  ④亚洲大陆东部的天然大河都被它联络贯穿,支流多到无法计算

  ⑤中国大运河还包括隋唐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数千公里广阔空间

  ⑥在这个空间内,可以看到无数智慧、勇气、决心,还有温情。

  A.③①④②⑤⑥B.④③①⑤⑥②C.③④①⑤⑥②D.④①③②⑤⑥

  4.下列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拙作奉上,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近悉教躬违和,*特此致候。

  C.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D.此事我须权衡利弊,方可作出钧裁。

  5.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

  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①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②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chèn):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常切评之:率真

  B.曾衔之:怀恨

  C.种菜自赡:赡养

  D.给赐转丰:丰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以众务在意世以此服其弘量

  B.汝辈何敢妄动何与古人相远

  C.澄之奔败也古之狂也直

  D.乃留屯口乃逆折舒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3分)

  ▲

  (2)荆土士人宗庾?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3分)

  ▲

  (3)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3分)

  ▲

  9.根据文意,概括郭舒的性格特点。(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②榜(pēng):指摇船用具。此句指船行触石。

  (1)此诗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

  (2)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运用的手法。(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诗经氓》)

  (2)▲,所恶有甚于死者。(孟子《鱼我所欲也》)

  (3)帝高阳之苗裔兮,▲。(屈原《离*》)

  (4)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5)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6)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2~15题。

  迟行

  蒋勋

  ①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②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③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④“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⑤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⑥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

  ⑦步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转移,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

  ⑧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出来的结果。

  ⑨我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在树下铺了座位,静静聆听佛陀说法。

  ⑩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兰陀,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板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

  ○11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

  12.文章开头描写了盛开的木棉花,有什么作用?(4分)

  ▲

  13.作者喜欢“亭子”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

  14.本文构思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

  15.文章以“迟行”为题,请探究其深刻内涵。(6分)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8题

  静寒之境

  朱良志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

  17.作者在第④段中引用了文嘉的题画诗,有什么作用?(6分)

  ▲

  18.中国艺术为什么追求静寒境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当你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解答】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①用来形容两国的立场,根据“所以,中俄加强合作”,便知选“不谋而合”;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②根据“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便知选“一诺千金”;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各执一词: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③强调的是人们一直对此没有一致的看法。

  故选:D.

  2.【解答】A.“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的“不甘”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B.“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诗人把“明月”比喻成“玉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带流水护卫着田地,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诗句中把“护”“送”人的动作用在“水、山”上,赋予“水、山”灵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故选B

  3.【解答】文段主要对中国大运河的高度评价.

  ⑤的“还包括”紧承①的“只是”,⑥的“这个空间”紧承⑤的“广阔空间”,据此可排除AD;比较BC,④的“它”指代空格前的“京杭运河”,③的“壮丽奇观”应评价④与前文,其顺序应为④③.

  故选:B

  4.答案:D

  5.参考答案:B

  6.答案:C种菜供养自己.赡:供给、满足。

  7.答案:BA把\介词,因为;C主谓之间取独\的;D于是\竟然。

  8.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多认为他为人仗义。(坐:因犯……罪;系廷尉:被动句式;义:认为……仗义)

  荆州当地的读书人宗庾?曾经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忤:得罪,叱:呵斥、命令,棒:棒打)

  王敦就让缪坦归还了土地,人们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即:立即;使(之):让他,派他;壮:认为…豪壮。)

  9.为人仗义;忠诚坚贞;宽容大度;淡薄名利,直言敢谏(三点即可)

  10.1)描写了诗人远离*,隐居山林(或寄情山水)(1分),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放歌楚天(1分)的闲散宁静(1分)的隐逸生活。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闲适自得之情(1分),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贬居时的孤独抑郁之感(1分)。

  2)①叙事抒情(寓情于事、叙事见情)。诗人通过对自己在愚溪耕作生活的描述,寄寓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颈联通过对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时声音的描摹,衬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③反讽手法(答修辞“反语”亦可)。首联的“幸”字体现出诗人正话反说,闲适淡泊之中隐含着自己被贬不得志的牢*与愤懑。(答出两点即可,一点3分)

  11.(1)躬自悼矣;(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朕皇考曰伯庸;(4)躬耕于南阳;(5)可以横绝峨眉巅;(6)歌窈窕之章;(7)事定犹须待阖棺;(8)不闻雷霆

  12.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木棉花的盛放之景(1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1分)。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思考迟行的意义做铺垫(1分)。

  13.①供人停留(1分)。②便于观赏美好风景(1分)。③“亭”与“停”谐音,意为人生要懂得停留,可以引发人们关注人生过程(2分)。

  14.①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②把抽象的人生哲理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③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每点2分)

  15.①“迟行”意为人应慢慢走,在日常生活中应慢慢欣赏身边美好的风景。②“迟行”意为人生应该迟行,要懂得放慢脚步,关注过程,在慢行时认识自我。③“迟行”意为人类历史的缓慢进程,在缓慢的发展中体现历史文化感,走出文明的厚重绵长。(每点2分)

  16.首先,提出“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的看法;(2分)然后,阐释了“宁静”的作用和意义;(2分)最后,举中国化的例子来证明“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2分)

  17.题画诗表现出了静寂冷寒天地中的生机(或“静寒为盎然的生机提供了一个背景”);(2分)证明了“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的观点;(2分)运用例证,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2分)

  18.因为静涵之境体现了中国人的社会思想和审美追求(文化追求);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心境,中国画家喜欢用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因为以静观动,动静相宜,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因为中国艺术要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呈现山水面貌的原样。(答对任3点即可,每点2分。)

  19.作文

  略

  【二】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曲牌的“京剧化”创新

  在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有不计其数的曲牌音乐。这些曲牌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音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历代音乐生活的产物,是地域性的音乐符号,是大众共有的音乐资源库。

  对京剧器乐曲牌伴奏艺术的探讨,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均是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它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广纳各种艺术精华。形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京剧的器乐曲牌则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京剧化”的变革创新,便是京剧器乐曲牌适应需要最重要的手法。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这些“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很少有一个定本,处于反复加工的过程中。由此,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有唢呐、笛子、吹打、京胡、月琴、三弦等,而京胡、月琴、京二胡——“京剧三大件”对器乐曲牌“京剧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最富特色的还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以说,胡琴曲牌如果离开了京胡,其包含的京剧特有的风味必将大为逊色。

  京胡属于高音乐器,其音域较窄,一般为九度或十一度,而超过音域的音就翻高或移低八度演奏。此外,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法,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而这种旋律的变化以适应京胡的弦式,也是曲牌“京剧化”的一个特点。另外,由于京胡特殊弓序的推拉特点,其拉弓较强,推弓较弱,形成了节拍的弱强弱强的节奏。

  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渐变,既符合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又适应广大京剧观(听)众的欣赏习惯。在渐变性、灵活性、即兴性为特点的音乐思维方法的支配下,我国历代京剧器乐演奏家(亦是编曲家)通过“京剧化”的变革创新,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

  (《光明日报》2018年2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曲牌“京剧化”创新的一项是()

  A.京剧的器乐曲牌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B.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

  C.曲牌“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

  D.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离宗亲”。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B.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中最富特色的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C.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主要吸取了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

  D.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变革创新,我国历代京剧器乐演奏家通过这种渐变过程,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大都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

  B.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和属于高音乐器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法,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这也是曲牌“京剧化”的一个特点。

  C.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而最终变得成熟。

  D.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因而,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它一直成为备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B.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

  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C.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

  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D.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

  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时,得到了其

  他官员的一致认可,于是高拱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

  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

  廷不要姑息王杲,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

  D.张学颜上奏测量土地的条例,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

  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译文:

  (2)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南征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8.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时间飞逝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卡上把所选的大题题号写在括号内。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盆兰花

  季明

  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

  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

  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

  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

  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

  “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

  “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①

  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

  “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②

  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

  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③

  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

  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④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

  半晌,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

  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

  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

  “一百块。”

  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

  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

  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

  “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

  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

  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

  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

  “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

  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⑤

  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⑥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出于酬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

  B.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

  C.老安送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告诉老安兰花很贵,惋惜老安好花没有卖到好价钱。

  D.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老安张口三万块,城里*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

  E.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兰花是行文线索,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

  (2)文中对老安生活环境和生活喜好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中多次写到老安的手在颤抖,作者如此不厌其烦,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林庚:发明一个传统

  九•一八事变后,林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为全校写战歌,写出了“为中华,决战生死路”这样铿锵的句子,并随*团赴南京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曾绝食于南京。鼓动林庚的除了拳拳爱国心外,就是他崇尚自由的精神。呈现在他的写作里,就是对创造的渴望。林庚由古体诗词转向自由诗自然与此有关,不过,还应看到,他创作的转向与当时诗坛狂飙突进的风尚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对于这种诗坛的“革命”,林庚有着独特的见解,即“任何一次成功的革命如果没有伴随与之俱来的成功的建设,革命也便往往难免是短命的”。而“建设”又谈何容易,闻一多等先生在此之前曾多次进行新诗写作试验,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都不了了之。作为一名自由诗的杰出实践者,林庚自然知道重新探索的艰难。不过,在他看来,“创作应该是一件仿佛是探险的事业,而不能是吃现成的”。1935年,在包括著名诗人戴望舒在内的诸人的不解和劝阻中,林庚开始了对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

  他的决然,来自于对一个更大传统的判断。现今的历史学家在叙述西学东渐时异常兴奋——为思潮流派的花样繁多和古老中国的惊人胃口。殊不知,我们有时在慌乱中把舶来品包装的锡纸也一同吞下,更糟糕的情形是,因为相关语境的缺失或难以言述的“需要”,有意无意抛掉食品,消化锡纸,炫耀商标。林庚深知,相对于外来诗歌和文化资源带给新文学近百年的惠赠和滋养,本土几千年的古典文学传统更像是一个被尘封起来的巨大秘密,我们知道这里琳琅满目,可是人们要么是回过头漠然处之,要么是茫茫然不知从何下口。

  这自然不是新问题。可是,抱怨的多,捶胸顿足的多,大声疾呼的多,真正肯沉潜下来进行考辨研究的不多,像林庚这样取得巨大成就的更是罕见。

  林庚几乎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埋头耕作。他要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读解古典文学,同时为了文学创作把古典文学传统重新发明出来。正是他提出的格律体新诗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参照。歌德说,“谁要伟大/必须聚精会神/在限制中才能显出来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单单这终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就足以让后来者肃然起敬。任何一个试图到更遥远的田地里收割的人们肯定不会忽略这样的讨教。

  更重要的是,林庚先生有着更为宏阔的文学史视野,人们因先生的新见——如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生发出来的对古典文学新的理解,正是得益于他的筚路蓝缕之功。

  林庚一部重要著作《〈西游记〉漫画》的产生颇有些意味。在“*”中,林庚无以排遣心中的困惑,就经常夜读《西游记》。就这样,白天被批判的林庚,晚上在书斋里摊开书卷,从文学中得到宽慰和愉悦。最终他将《西游记》烂熟于心。难得的是,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进了对小说的理解,在80岁高龄出版了《〈西游记〉漫画》这样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古代文学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给先生写的信中说,他是在病中收到了林庚先生的著作的,看了书竟爱不释手,自己看不完,就让自己的学生给他念,“一口气花了三天,高兴得不得了,说这书是‘盖自有《西游记》以来之第一篇文章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闽侯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②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远离尘嚣。……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葛晓音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庚年轻时渴望创造,崇尚自由,并有一颗拳拳爱国心,这些促使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为全校写战歌,写出了“为中华,决战生死路”这样铿锵的句子。

  B.从文中看,林庚早年古诗的造诣超出众人,他写过大量古典诗词,虽然后来转向自由诗创作,但早年的古诗词创作为他后来研究古诗词奠定了基础。

  C.林庚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古典文学,同时为了文学创作把古典文学传统重新发明出来,而他自己创作的量多质优的格律体新诗成为这种“发明”的典范。

  D.林庚先生有着宏阔的文学史视野,他研究唐诗首先提出“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的见解,后来的不少文学研究者都深受其启发,进而生发出来对古典文学新的理解。

  E.古代文学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病中收到了林庚先生的著作《〈西游记〉漫画》,看了书爱不释手,一口气花了三天看完此书,高兴得不得了。这从侧面表现林庚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深厚的功力。

  (2)林庚下决心要“发明一个传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答:

  (3)林庚从不张扬而成为卓然大家,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6分)

  答:

  (4)作为一个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林庚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如果说精通散打的尹喜平从警卫员到领导干部有其“独到之处”,那么其

  之猖狂并将散打技艺用于*打击对手、抬高自己之上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②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3日表示,日本领导人如果,将使日本朝着危害亚洲、危害世界,甚至危害日本自身的危险方向越走越远。

  ③“一把手综合症”的最基本症状是,大体可以用“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来概括。

  A.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一意孤行

  B.飞扬跋扈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C.一意孤行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D.一意孤行独断专行飞扬跋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

  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B.富有开拓精神的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C.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杨绛先生今年迎来105岁生日,这位优雅、博学的百岁老人现在身体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仍然爱清净。

  D.为阻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些景区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锦绣中华”就雇用了几名退休的阿姨来做景区看管员。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太阳照耀大地,没有阳光人类不能存活。。维生素D对调整人体内钙和磷的含量至关重要,并且可以预防佝偻病等疾病。如果没有直接供给,我们的身体就必须利用自身物质“制造”维生素D,这些物质可以从鲑鱼和鸡蛋等食物,或者从我们的皮肤中以胆固醇新陈代谢衍生物的方式得到。而在这些物质有效地转变成维生素D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恰恰是紫外线B。

  A.医学界正围绕紫外线与维生素D的问题掀起一场热烈讨论。

  B.一场围绕紫外线与维生素D的问题的热烈讨论正在医学界进行。

  C.阳光最直接的有益的影响是它可以帮助身体组织合成维生素D。

  D.可以帮助身体组织合成维生素D是阳光最直接的有益影响。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完善社会保障配套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举措。面对在天津大爆炸救援中牺牲的消防官兵和企业消防员,李克强总理沉痛地说,他们都是英雄,要一视同仁给予荣誉,一视同仁做好家属抚恤。①,是对他们在危急时刻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精神的最充分肯定。因为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并无程度深浅之别;因为他们的生命都是一样的宝贵,②。在当前的科技与管理水平下,我们也许无法完全杜绝一切灾祸与牺牲。但是,针对灾难事故,③,这也是增强公众凝聚力的关键。

  17.下图是国家体育总局于2018年10月17日发布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会标。请写出该会标的构图要素并诠释其寓意(其中寓意写出两点即可),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她骂陈阿姨影响她锻炼身体。其他市民赶紧劝阻,陈阿姨也没还嘴,还用扫帚将健身器材下面的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大妈,她夺过陈阿姨手中的扫帚,用脚踩断,并用力向陈阿姨的手上和脚上敲去。陈阿姨见况跑开,大妈追赶时被其他市民拦下,但她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下,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人为陈阿姨点赞,有人为目击市民点赞,也有人为大妈点赞。

  对于以上三类人,你更倾向为谁点赞?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八县市一中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括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A项是对京剧器乐曲牌形成过程的陈述,并非谈论曲牌“京剧化”创新的问题。

  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原文第三段中说“形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而在C项中偷换了概念,成了“京剧……主要吸取了……”,与文意不符。

  3.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大都通过……”与原文“均是通过……”不符。B项,“属于高音乐器”并非形成京胡演奏独特弓法、指法的原因;表述中还漏掉了“这种旋律的变化以适应京胡的弦式”这句话。D项,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4.D(原文标点为“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5.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6.A(“得到了众官员的一致认可”错,原文“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是说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

  7.(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得分点:“卓荦倜傥”“盘错”“利器”“见”各1分,“人未之识也”句式1分)

  (2)贾汝翼拒绝王果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得分点:“却”“伸”“苟”“罢斥”、“主”各1分,)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

  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8.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写正衬亦可)(1分):

  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1分,意思对即可。)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写反衬亦可)(1分):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1分,意思对即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1分,意思对即可。)

  9.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0.(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1)答案: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A得1分,答C、E不给分。(A李致宁送给老安画,不是为了酬谢,应是感谢;C年轻人认为老安是被人家骗了,不是惋惜兰花没有卖到好价钱;E兰花不是线索,作者也不是为了讽刺老安咎由自取)

  (2)答案:暗示了山民憨厚朴实性格形成的原因;为下文展开关于兰花的故事作了铺垫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环境之静、喜好之雅与后文唯钱之俗对比强烈。(每点2分,3点6分)

  (3)答案: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又财迷心窍的农民形象。他热爱生活,热爱青山绿水,喜爱花花草草;(2分)他憨厚朴实,待人热情,慨然地送给画家兰花;(2分)他财迷心窍,当听到送给画家的兰花值钱时,认为自己被骗,破口大骂,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朴实。(2分)

  (4)答案:作者如此安排,一是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1分)①②两处写出了老安得知兰花很值钱时内心很震惊,③④两处写出了老安内心对画家的愤怒,⑤⑥写出了老安内心的懊悔;(3分)二是讽刺了当今时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将真与善的美德抛之脑后;(2分)三是与前文老安的真与善形成对比,加强了讽刺效果。(2分)

  12.(1)答案: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E得1分,答B、C不给分。(B项“林庚早年古诗的造诣超出众人”和“早年的古诗词创作为他后来研究古诗词奠定了基础”于文无据。C项“而他自己创作的量多质优的格律体新诗成为这种‘发明’的典范”于文无据。E项“一口气花了三天看完此书”表述不准确。)

  (2)解题思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需要三个步骤:寻找答题区间,勾画关键语句,整合出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为第二、三两段。第二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对于这种……是短命的”。第三段的关键语句有两个,一是“现今的历史学家在……炫耀商标”,二是“林庚深知……巨大秘密”。将其简明扼要地分点列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①在当时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来文化的精髓不能很好吸收,很多只注重形式,甚至只是拿西方的东西来炫耀。②林庚认识到当时诗坛的“革命”,如果没有伴随与之俱来的成功的建设,往往难免是短命的。③林庚深知,相对于外来诗歌和文化资源带给新文学近百年的惠赠和滋养,本土几千年的古典文学传统更是还未被开发的重要资源。(每点2分,3点6分)

  (3)解题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材料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描写来思考。从材料的第一段可以概括出林庚“爱国、崇尚自由”的特点,从二至六段林庚对诗歌及古典文学的贡献可以概括出“思想独立、专注执着”的特点,从第七段可以概括出林庚“身处逆境从容应对、豁达乐观”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爱国、崇尚自由、思想独立:林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为全校写战歌,在写作中,表现出对创作的渴望,不顾别人的不解和劝阻开始对格律体新诗的研究。②专注、执着于自己的事业(“沉潜”):几乎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埋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③困境中从容,具有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的个性:*中用夜读《西游记》来排遣困惑并写出了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西游记〉漫画》这一书。(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4)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全文。第二至四段写林庚对诗歌的贡献,主要是对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第五、六、七段写林庚对古典文学的研究,第五段侧重写他的理论贡献,“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读解古典文学”“把古典文学传统重新发明出来”;第六段侧重写他对唐诗的研究,“林庚先生有着更为宏阔的文学史视野”,有“‘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的新见;第七段侧重写他对小说的解读,《〈西游记〉漫画》这样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相关链接①中,从林庚的简介可以看出他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工作,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传承发扬之功。作答时要注意分点概括。

  参考答案:①林庚进行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他提出格律体新诗理论,为新诗创作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参照。②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他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读解古典文学。③林庚先生有着更为宏阔的文学史视野,在研究唐诗方面具有开拓之功,他还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进了对《西游记》的理解。④他进行古体诗词和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或: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每点2分,4点8分)

  13、B(飞扬跋扈:①骄横放肆,贬义;②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中性词。一意孤行:指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独断专行:只凭自己意志行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

  14.D(A.成分残缺,应在“各界人士”后加“的意见”。B.语序不当。应为“寄托者、助跑者和实现者”。C.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15.C(3分)(A、B项表述偏离语段话题中心,D项内容过渡不自然)

  16.(1)给予牺牲的烈火英雄们以同等待遇

  (2)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3)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善后处置机制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意思对即可)

  17.参考答案:标志像个正向前奔跑的人,(1分)并融入汉字“青”(1分)、火焰、翅膀、彩虹等元素。(1分)人形图案体现青少年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精神特质;像跑道的两抹,代表青运会的所有竞赛项目,也指年轻人要经历风雨但必须奋力前行的人生道路;似彩虹的双腿寓意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风雨之后必见彩虹;似一双翅膀的人形的躯干,预示青运会将为广大年轻朋友提供一个广阔的自我展示舞台,同时这个舞台也是追逐下一个更高目标的起点;像火焰的头部,表达青运会希望给年轻人传递的最终信息---即帮助青年人攻坚克难,超越自我,并不断追求更高梦想。(寓意写出1个得2分,写出两个得3分,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8.作文:

  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选出要点赞的一方来组织成文。以下为参考理由:

  ①为陈阿姨点赞:可以从她对工作尽职尽责、隐忍的性格等方面来写。

  ②为目击市民点赞:可以从他们敢于维护正义,给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来写。

  ③为大妈点赞:可以从其知错就改方面来写。

  一类:立意准确,紧扣材料联系社会现实陈述点赞的理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性,结构上能逐层推进,语言优美。(51分以上)

  二类:立意准确,紧扣材料并能适当联系社会现实陈述点赞的理由,结构完整,语言通顺。(43-51分)

  三类:立意准确,偶尔联系材料陈述点赞的理由,有些语句不通顺,有些地方逻辑思路不清。(39-42分)

  四类:在开头指出点赞的一方之后就完全抛开材料的情境来议论,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35-38)

  五类:立意偏离材料,或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完成指令性任务,语言表达较差,结构不太合理但有完篇。(30-35)

  另外:

  字数少于600字(完篇的30-34分,不完篇的29分以下)

  文体四不像或完全离题(30分以下)

  题目漏写,扣2分。

  错别字,一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5分封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三英语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
下一篇:高三英语上学期期末试卷[1]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