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地理次月考试题[1]

逍遥右脑  2018-09-11 12:1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3.在下图所示的某山区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及 成因中,①~⑥依次是( )

A.①地震 ②地壳活跃 ③多暴雨  ④滑坡 ⑤植被破坏 ⑥岩石破碎

B.①地壳活跃 ②岩石破碎 ③地震 ④多 暴雨 ⑤植被破坏 ⑥滑坡

C.①地壳活跃 ②多暴雨 ③地震 ④岩石破碎 ⑤滑坡 ⑥植被破坏

D.①地震 ②地壳活跃 ③多暴雨 ④滑坡 ⑤岩石破碎 ⑥植被破坏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完成下列小题。

4.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5.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 因是( )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6.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

A.滑坡?地震?疫病流行 B.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

C.地震?海啸?洪灾 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

7.当遇到灾害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8.某年5月,我国的近邻缅甸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与缅甸毗邻的我国云南省自然环境独特,物产丰富。与缅甸比较,云南不会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9.下图是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D.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下表代表寒潮、台风、干旱、洪涝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

粤 ☆☆☆☆ ☆☆☆☆

川 ☆☆☆

新 ☆☆ ☆☆☆☆

晋 ☆☆☆☆ ☆☆ ☆

10.甲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11.乙对广东省危害小的原因是 (  )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丰沛 D.纬度位置

1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这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台风 B.暴雨 C.冻害 D.沙尘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 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回答下列各题。

13.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14.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15.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问题。

16.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 龙卷风 ②

海啸 ③ 飓风 ④ 暴风雪

B.① 海啸 ② 暴风雪 ③ 龙卷风 ④ 飓风

C.① 海啸 ② 飓风 ③ 龙卷风 ④ 暴风雪

D.① 飓风 ② 龙卷风 ③ 暴风雪 ④ 海啸17.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近几个月来,云南鲁甸、景谷等地先后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8.造成鲁甸与景谷地震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海啸侵袭 D.修建水库

19.根据当地自然特点,地震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

A.火山喷发、台风 B.滑坡、泥石流

C.洪涝、海啸 D.泥石流、火灾

20.寒潮是我国冬半年常见的气象灾害,它可以直接造成( )

A.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早 B.东北地区的春涝

C.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 D.华南沿海的风暴潮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下列小 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

( Km2) 平均坡度

(°) 流域落差

(m) 植被覆盖率

(%)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23.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24.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信息,可信的是( )

A.所有灾害都是可以预报的 B.面临灾害首先要保证财产安全

C.某些灾害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灾害 D.灾害的发生都是毫无征兆的

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5.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

A.寒潮 B.地震

C.台风 D.干旱

26.能快速有效地减轻该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下图是2018年11月11日20时至11月12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7.该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的地区是( )

A.桂东 B.粤西 C.琼东 D.湘南

28.该时段图示地区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天气可能是( )

A.强降水天气 B.大风天气 C.干旱少雨天气 D.低温天气

读甲乙两地海陆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题。

29.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30.甲乙两地自然灾害多发,都易遭受寒潮袭击。两地遭受寒潮侵袭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大气环流,地形 B.纬度,海陆位置

C.海陆位置,纬度 D.地形,纬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读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除了该地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风化严重;还在于 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 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中央气象台和国土资源部经常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这属于自然灾害防御的_________ __防御。

(4)在野外遇到泥石流,要向 的方向跑。在山区扎营,为防泥石流,不能选在 。

32.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简图,图乙为2010年山西、陕西省的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图甲中西安所属的自然带是 ,A所在的地形区是 。

(2)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

要的耕作业区,形成渭河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是 ,主要外力作用是 。

(3)从耕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频发的自然原因。

(5)指出山西省北部省界的走向特点,并分析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33.(10分)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此时北半球是季。该季节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盛行风 。

(2)该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①洪涝 ②寒潮 ③台风 ④泥石流

(3)A处气压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4)甲、乙两处中,风力较大的是 处。理由是 。

(5)该季节C地的盛行风向标注是否正确? 。理由是 。

次月考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2分)

(1)暴雨

(2)泥石流 滑坡

(3)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4)垂直于泥石流前进 谷地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学期高二地理期中预测题
下一篇:高二地理下册期末模拟真题测试[1]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二下册地理次月考试题[1]】相关文章
【高二下册地理次月考试题[1]】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