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9-07 12:18
摘要:对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可在激发学生学科兴趣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学中注重合理的情境引入,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注意方法引导,能促进学生知识架构;引领学生关注生活,能实现知能的合理迁移。文章以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必修Ⅱ为例,研究基于教材活动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在人教版、湘教版等版本新教材中均有所体现,其中有很多活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密切。但有的教师往往以各种理由在教学设计中不对这些教学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甚至有的教师会舍弃对活动内容的利用,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真正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教材中具有生活化特性的教学资源的开发,能找到激发学生朴素的学科兴趣、形成学科情感、确保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合理情境引入,帮助学生尽快打开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及时引入会使得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气氛会因此灵动。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活动事先认真研究,并做好一定的顺序安排,这样便于创造更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人口迁移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设定了四种人口流动方式,要求找出属于人口迁移的类型。教学时,教师并没有立即要求学生说出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参与了教材设置的活动后,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人口迁移是属于人口流动的一种类型,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学生在分析导致人口发生迁移的因素时,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材料获知存在排斥力(推力)和吸引力(拉力)两个角度的因素。教师再给出更多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任何一种因素均有可能是引发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借助活动内容的学习自主找到基本概念并和教材中正文内容进行比对,依据教材及导学案的内容找到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在对人口迁移的因素总结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阅读内容继续思考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原因。学生的思维一旦打开后,教师的教学会因此变得更为顺畅和高效。
二、做好方法指导,促进有序知识架构
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方法的指导极为关键。在学习必修Ⅱ高中地理湘教版内容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指导。如对教材中的活动题应从哪些角度思考、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何规范作答,等等。在教学城市部分内容时,因为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家在乡村,对城市了解较少,教师可提前一个月建议学生在节假日观察城市中的各功能区及特点、布局的原因,留意城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思索。教师也要及时搜集和城市相关的视频、文字材料加以展示,增加学生对城市的了解。在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一节中,教材中有两类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状况,教师可建议学生依据活动提出的思考题,指出两类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时间、目前速度、目前水平、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记忆。在阐述城市化过程中的影响时,教师可选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化问题三个角度,分别参照设计好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并对教材中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的措施加以延伸,还要让学生明确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城市化的必然。在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城市环境污染、“大树移植”对城市及山区的影响等,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增强对“生态城市”“田园城市”的理解。教师将整个城市学习内容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整合,各部分学习逐个展开,能形成城市区位、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问题四个内容的知识链条,便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
三、关注实际生活,注重知识、能力迁移
在对教材活动环节的生活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实际生活,尽量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对接。教师还可以寻求与其他版本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在知识及能力两个维度实现更高层次的转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湘教版教材在介绍农业区位因素方面略显欠缺,教师可借助人教版教材帮助学生理解。要让学生依据水稻生长的习性,分析水稻种植业所需的自然条件。根据江西省某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材料,思考实现这一生产方式的原因,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教师还要使用导学案设置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农业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区位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生活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觅和学科内容对应的点,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知识、能力自然形成迁移。
四、结束语
总之,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生活化资源的开发,应是地理教师一直需坚守的研究方向。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下,用好教材中的生活化活动资源,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前瞻性极强的教学理念,重视恰当的师生角色转变、极富责任心的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