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9-06 02:26
那天带父亲去一家高级餐厅吃饭,为他点了一份鹅肝。他第一次吃这玩意儿,可能觉得味道特别,于是忍不住问:“这个多少钱?”
我本以为他会张口问这是什么,却没想最先关注的依然是价钱,于是轻描淡写地说:“也就200多啦。”
父亲惊呆了,立刻放下筷子用难以置信的表情说:“本来觉得味道还行,没想到居然这么贵,这家店简直是在抢钱!”
我和老公面面相觑,这么多年了,父亲都是老样子。他所有的感受都和价格挂钩,便宜即是好的,昂贵则是浪费。
这或许是我们父辈那一代人的通病吧。毕竟那时候物资太匮乏,大部分人都是苦过累过穷过的。他们勤俭节约、克己守心,对我们的影响也深入骨髓。
2每花父母一分钱,都充满着忐忑从小我便知道家里并不富裕,爸妈做点小生意十分辛苦。他们会在很多场合这样说,“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就要跟我们一样赚这种辛苦钱”,或者说“我们连瓶水都不舍得买,你就不能少吃点零食?”
我默默把这份压抑感收藏在心中,每花父母一分钱,都充满着忐忑。连学校通知收这钱收那钱时,我都和爸妈一起诅咒学校“丧尽天良”欺负学生,不然我的这份愧疚无处安放。
大学临近毕业时,我面临考研或者工作的选择。一方面我希望自己能早早工作不用再花爸妈的钱,另一方面又担心真的找不到好工作愧对爸妈。
问起同宿舍的女同学有什么打算时,她说:“我一点都没有想过要考研,大学四年一个月三四百的生活费我真是受够了,赶紧毕业去工作,自己赚钱自己花!”
我虽然在经济上并没有受到爸妈这样严格的压制,但我内心的愧疚感却是与日俱增。后来考研失利,我南下广州进了报社,也算长吁了一口气。
而我这个女同学,工作后工资再低也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而且工作特别拼,还赌气似的不断向家里寄钱。
有一次同学聚会相遇,她还跟我说:“感觉人生一定要赚很多钱才有安全感,其他的都是扯淡。”
3带着愧疚感没法好好享受人生我知道她正在试图填补她内心那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个黑洞是她父母一手造就。
一边是大学四年生活必须的花销难以满足,一边是父母的辛劳和满腹牢骚的物质供养,她曾经说:“每次问家里要点钱,真感觉自己犯了很大罪似的。问到后来,干脆少吃点扛一扛。”
我特别理解她说的这种“罪恶感”,因为直到现在,当我在网店上买买买了一大堆有的没的时,我心中也充满了相同属性的“罪恶感”。
“要剁手啊!”我常常这样喊。有时一咬牙买了比较贵的护肤品,还不舍得立马拆封用,总是想着先用完现有的吧。结果放着放着,过期了!
总体说来,我是一个挺无趣的人。对奢侈品无感,对金银珠宝没什么欲望,对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似乎也没什么要求。
如果不是因为带娃让我提高了对各种儿童产品的鉴赏能力,我内心那份对生活的探索和享乐早就没有冲动,这根神经也已经因为长期的压抑而变得有些迟钝了。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刷爆朋友圈,作者批判那些不懂父母辛苦,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当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作时,你一顿大餐就消费掉他们一天的薪水时,真的不会有一丝丝愧疚吗?”
我很想回答作者,我就是从小到大一直在愧疚,所以到现在都没法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这难道真的是我父母和所有爱我的人希望看到的吗?
4纠结的不是溺爱,而是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如今整个环境都不同了,大家的温饱早已不是问题,而对金钱秉承着珍惜和不浪费的我们,教育孩子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态度?
相信大部分妈妈都不希望让孩子在物质需求上有很强的匮乏感,于是尽量满足他。可是心里难免会有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欲壑难填?我们总是对溺爱过度的故事神经敏感。
在这方面我也会纠结,但我纠结的不是溺爱,而是我自己的承受范围。小拍很喜欢玩乐高,几百块的乐高有20多套,今年过年她又要求买,这次的价格要1000多。
她每每想起就来求我,撒娇耍赖什么招都用。看着她不像一时兴起,是真的想要,我才开始考虑要不要给她买。
但我觉得它实在太贵了,是的,我心疼钱。一咬牙可以买,可是我心里的坎有些难过。
直到我老老实实地跟小拍说:“这套玩具对妈妈来说太贵了,我有点舍不得,要么你用自己的压岁钱付一半?”
我只是试探着寻求一个解决办法,小拍歪着脑袋犹豫了片刻,居然回答说:“好,妈妈先付,我到时候去取了钱还你。”
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也知道了价格太贵会超出我的承受范围。以后她若想买更贵的玩具,相信会事先想好得到的办法,而不是一味求我。
5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标准钉死到孩子身上我并没有去评判孩子要买1000多块的玩具是多么不知赚钱辛苦,这放在小时候的我身上,这顶帽子恐怕是扣定了。
可是我现在读懂了它的本源,孩子的需求是从她自己的视角出发,觉得自己想要,这本身并没有对错,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的标准钉死到孩子身上?难道我的孩子不配拥有1000多元的玩具?
成年人的世界还充满着算计,一边省吃俭用咬牙买了他想要的,一边又对他强调这一切得来不易,让孩子好好珍惜。
这只会让自己充满了不甘心的牺牲感,又抑制孩子对新事物伸展的触角,实则对这笔付出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众人皆知,人类一个需求层次满足后自然向更高层进阶,可是我们对孩子有着“越满足越沉溺越疯狂要求”的警惕感,其实是潜意识里希望他别再给自己增加不可控的压力罢了。
这么多年,我已经学会向孩子坦承自己能力有限,不是只要她想要的,我就能买得起。
孩子买买买的需求各种各种,我无法给你一把解开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但请遵从自己的内心,从价格和物品本身实话实说,别评价孩子“我想要”的对错。
而一旦为孩子的欲望买了单,孩子如何处置这件物品就是他的自由,要相信他会因为喜爱而逐渐学会珍惜,这是人的本性。要知道,钱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努力赚钱,快乐花钱,不用“钱”来衡量一切,不被“钱”所奴役。
我知道这很难做到,但我也一直在试着自我疗愈。父辈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伤口,在我们这个时代慢慢愈合,而到孩子这个时代,希望影响就如一场感冒一般,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因为等他们长大,如果还像我们一样,背负着沉重枷锁处处抑制欲望,那还怎么探索和品味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做一个有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