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5-14 09:47
那么采用提问的方式,先让学生去看把它作为一个语言的输入材料,这样处理更好一些。通过提问,让学生去观察,比如说这个广告中的广告语言有什么特点,用到了哪些形容词,因为广告需要宣传产品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要表现出来,语言上就会用一些形容词来吸引眼球。这样的一个任务比前面那个填空形式要好得多。
当然也不是说填空练习就绝对不可以用,关键是在什么时候用为了什么样的目的,如果说我们先把广告给学生先做了这种输入之后,让他去看去从中获取信息,然后提炼出来里面的一些特质,以及一些词的用法,这个时候学生实际上在提取信息,他在学习广告的用语,然后他也学习一些词汇。如果我们经过了一些练习之后再反过来给学生一些填空练习,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有意识在想这个词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词放进去,学到了哪些词,就过渡到了一个应用和强化的步骤。所以,对于不同阅读之后的练习形式,关键是我们在什么时间用以及怎么用的问题,而不是哪一个更好的问题。
的确,广告是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运用形态,因为我们现在社会无处广告不有,学生要接触各种各样广告。当然我们接触到整个生活环境是母语社会,看到的广告更多的可能汉语
所以外语教学就有必要把国外或者说外文这种广告引入进来,这对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出现读广告填空的形式是因为我们很多老师受我们现在某种考题的影响,觉得通过这个形式来培养学生处理这种考试形式的能力,比如逻辑判断推理等。假如我们教学的定位在备考,这个方法也可以说一种方法之一。但假如要通过这个方法来培养学生真实性阅读能力,那么对这个材料的处理是值得商榷的。
至于问答,问题怎么设计是非常关键的。有的问题设计出来可能又会走向,一种语言结构方面的检查,或者单纯的一个词的意思的检查。所以关键还是看老师拿到这篇真实的材料用它干什么。所以这就需要老师树立一个正确的阅读观,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采用各种各样方法,比如说填空题把它作为一个检测形式倒还是有可取之处。
另外,现在有的教材把广告作为课文进行阅读教学,这是比较可取的。广告是有特点的,一是语言特点,另一个是内容特点。比如手机广告,就会介绍手机的功能。所以让学生阅读几则广告,看广告词是怎么表达的,还可学习广告这一文体的语言和结构特征。这就是说,阅读后的练习方式应该说是多种多样,但必须从真正的阅读这个角度,才能很好地处理好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教学。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选择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比较真实的阅读材料的练习形式,我们还要注意就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兴趣,来设计阅读的过程活动。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常态状态下的阅读是不同的。阅读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属于欣赏性阅读,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读一些小说、诗歌、剧本,都是为了欣赏。另一种阅就是学习性的阅读,也是为了获取信息提取信息这样的一个阅读。学生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为了获取信息、为了增加他们的阅历、甚至扩大词汇量而阅读。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教学生如何去阅读,课后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体验欣赏性的阅读,而不是仅仅是只是做阅读题,这样他们可以从阅读当中获得很多的知识,同时也获得很多的乐趣。我们不要把阅读仅仅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同时,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存在着阅读,哪怕是物理、数学,也有阅读。
外语教学中的阅读还有不能忽视的一个功能: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我们都很清楚,词汇量的扩大不是靠死背出来的,而是靠大量的使用词汇,而其中阅读可能占了比较大的份额,包括我们自己母语学习也是一样。通过大量阅读,逐步丰富了我们的词汇量,这是阅读中一个不可能回避的,或者说,也应该要注意的一个目的。
另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会对英语的语言特点有了感觉,就形成了语感。这是我们外语教师最终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阅读增加语感在母语获得中也是如此。实际我们自己母语当中很多的语感来自于大量的阅读。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碰到什么语言材料就要去分析,分析语言的结构等等,这是建立不起来语感的,而经过大量阅读,再理解文本里各种内容的信息量等,逐渐建立起语感。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个reading for reading,就是“为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也就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通过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去培养学生阅读策略。这些东西我们在平时教学当中可能也需要考虑。
阅读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生活角度来看,通过阅读,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能更加成熟,吸取他人的观点,结合他自己原来的想法,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可以逐渐提高自己。同时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鉴赏能力、自己的品味。这也是我们应该很关注的。所以我们思考why to read时,实际上是很多维度需要考虑的。对此老师应该心中有数,在自己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有步骤地一步一步渗透,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培养下,可能通过阅读逐步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