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国内外教育的公平问题

逍遥右脑  2018-08-22 10:02

  农村学子们先天的社会弱势地位,使得他们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获取或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没有更多获取资源的机会,他们以及他们的下一代有可能要重复相同的命运。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也就是说,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30年来几乎下降了近一半。

  那么,究竟是什么把农村的孩子拦到大学校门之外了呢?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但事实却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下降了。一项研究显示,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这些数据很值得我们深思。长久以来,对于许多渴望改变命运的农村家庭来说,教育是改变现状的一条根本途径。然而,现实却给了许多农村家庭以否定的答案,教育不但没有改变命运,还让他们的生活止步不前。以承德为例,2008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656元,一位学生每年学费需要4000元到6000元,住宿费800元,再加上生活费,每年至少需要10000元左右。这等于说,一个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读一年书,需要家里不吃不喝节约近三年的钱才够。而毕业后随之而来的就业难问题,让他们觉得跟自己的想法有很大出入。于是,勤劳的农民们出于对现实的考量,不得不重新选择让自己生活更好的道路。

  除了这一原因,农村大学生比重的下降,摆脱不了城市化的影响。如同隋建国一样,这些曾经是农村户籍的学生,在城镇化过程中,变身成了城镇居民,此消彼长,比例自然会失衡。再加之农村学子们先天的社会弱势地位,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获取或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没有更多获取资源的机会,他们以及他们的下一代有可能要重复相同的命运。

  培根说:“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世世代代地穷。”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要兼顾到各个群体,特别是教育改革,更需覆盖到弱势群体,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景,才会保证社会正常流动,而不是阶层固化。弱势子弟最需要的是公平,那么,还有更多领域该向他们提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

  应该说,相对于名校,农村学校的优秀学生集中比例,确实相对要少些,但并不代表没有优秀学生,如果获得推荐资格的都是名校,都是城里生,这对非名校生、农村孩子自然不公平。旅美学者薛涌说,在美国,同样实行推荐制,但他们的推荐值恰恰与我们这里相反,越是在办学条件差的地方读书,越能获得高考加分──“我十几年前在耶鲁读书时就碰到一个学生,她称自己住的地方是当地的红灯区,从小和妓女一起长大,学校里仅有4个白人。这种学生,即使分数稍低些也让常春藤求之不得。”

  美国名校录取的游戏规则很清楚:一个从小受了最好的教育、成绩和履历都非常优秀的学生,经常在录取委员会中受到这样的质问:既然你已经有了这么多机会,我们学校为什么还要把另一个难得的机会给你?相反,一个各方面都差许多的学生则会被录取进来。录取委员会的理由是:看看他这年轻的一生,几乎什么机会都没有,好不容易挣扎到现在,离我们的门槛就差那么一点,该轮到他的!事实上,哈佛、耶鲁,到弗吉尼亚大学这种一流的州立大学,都主动出击,投入资源到最穷、最弱势的阶层和地区,说服那些自己也不相信能上这种大学的穷学生申请。

  那些名校本来就站在制高点上,有优质老师、有优质设备,还有无尽的教育投入、政策眷顾,他们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下的最大受益者,如今再把推荐名额分给他们,只会强化教育不公。如果那些偏僻的穷困的学校,被关注少,享受的优质资源少,拥有的机会也少,如果不眷顾他们,他们何以改善命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四月龄宝宝的早期“阅读”
下一篇:爱,需要原则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谈一谈国内外教育的公平问题】相关文章
【谈一谈国内外教育的公平问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