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5-12 13:14
1982年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1991年至1992年期间,在江苏播送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
1992年至1996年期间,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活。在这期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转播报道,给中央台的新闻供片在全省获得体育新闻一、二、三等奖。
1994年参加国家文明部某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摄像,行程三万公里,美满实现制造义务,该片于当年加入国际交换。1995年参加国度体委某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撰稿、编导和总摄像,该片于1996年取得全国体育电视二等奖。
1997至1999年期间,在原江苏电视台二台担负记者、编导。
1999年至今,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担任制片人、主持人。在2001年第九届全国活动会期间,组织实行了江苏电视史上第一次跨省搭建演播室,卫星直播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彰。
《南京零距离》开播后,担任主持人,为该栏目成为江苏地域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作出了突出贡献。其独立撰稿的评论专栏“孟非读报”成为《南京零距离》中收视率最高的子栏目。
孟非同道,2003年度被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授予“总台十佳个人”名称,获颁“凸起奉献褒奖”。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
在某网站发动的“2003最受中国电视观众爱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评比中,获第二名。
《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的打拼故事
第一眼看到孟非,你必定感到他很一般——他穿最平凡的衣服,剃着光头,跟大家一起挤公交车。
可是如果你真把他当成平头庶民,那就大错了!他是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主持人;中心电视台要他,他敢说“不”;他还作为全国处所台的主持人独一入选2004年“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不可缺乏的一道景致。
不外假如我告知你,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在流水线上功课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你信任吗?
在世人瞩目标孟非传奇的背地,是一个刚强的人一直超出自我的打拼故事!
梦破,落榜生到处打工
1971年,孟非诞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诚真实 未审,对唯一的儿子寄托了莫大的冀望。
12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孟非一家迁居南京。尔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学和南京市第一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绩很不幻想。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预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复读,但找了良多学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就单,就破刻摇头谢绝。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焦急了: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热崛起,为了寻找前途,他就和一帮同窗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暴的事实很快破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孟非和错误快马加鞭地到处奔忙,但一无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孟非只好从小接待所搬出来跟一大群人挤在一间褴褛不堪的简易房里,伤感签名。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而后一次次去“见工”……在这个生疏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触到了生活的艰苦。
一个月后,他终于谋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差事。
那种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耐工头的非难与申斥。一个礼拜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悼念起学校生活来。
搬运工只干了一个月,孟非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火车上,他抚慰自己,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为了赡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场跑。未几,他辗转据说南京一家报纸的印刷厂招工人,立即跑去报了名——当印刷小工固然薪水不高,但能够免费看报纸,已经逐渐求实的孟非重视的就是这个。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
当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厂的印报量为每周400万份,机器需要从周二到周四不断工作,而真正把持印刷机的,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从周二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放工,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在不分日夜的持续3天工作时间里,每10个小时,他才干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时。这样的工作跟打仗没什么差别,而且要是四肢略微慢一点,在划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痛骂。
第一个月忙下来,孟非拿到了仅为23元的工资,但是他依然禁不住冲动地泪流满面,不轻易啊!
不干活时,孟非就放松时间学习。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常识。”
孟非取舍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觉得无比的亲热,工作强度越大,求学的愿望就越强烈。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职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非常爱护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遇,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他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边打工边读书仅仅2个月,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
但孟非从不叫累,他憋足了劲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来!为了学习,他尽量紧缩睡觉时间,一有空就多看书。切实熬不住了,就把头浸在冷水里泡一泡……他天天都对自己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
拼拼拼!小杂工终成真记者
但是荣幸之神并没有降临到这个勤恳得不要命的小伙子头上。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着实太累了,他一不留心,取报纸的时候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全厂一时惶恐,立刻结束了工作。
后来由于挽救及时,他的手总算保住了,但是这件事却引起印刷厂领导的极度不满——这次工伤事变是建厂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印刷车间的领导们因而受到上级批驳,因此迁怒于孟非。1993年过新年前,孟非就被印刷厂骂了一顿,然后自己辞职了。
孟非抑郁地走在南京街头,欲哭无泪……
为了生活,他开始不间断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后来听一个友人说开家超市挺挣钱的,孟非就到处借钱,开起了小型超市。但由于对这一范畴并不熟悉,小超市终极还是于1994年初被迫关门。血本无归的孟非心情懊丧,他认为恍如走进了人生的逝世胡同。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倔强的孟非选择了后者。他又一次开始到处寻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1994年2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孟非面前一亮,自从在报社的印刷厂工作之后,他一直对媒体心憧憬之。虽然他晓得,这招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可还是去报了名。这一次,孟非打工的经历帮了他,身材强健能刻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暂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旧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是200多名临时工中最不惹人注视的一员。匆匆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发生了迷惑,他忧心如焚:岂非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此时他萌发了一个勇敢的主意:我为什么只能打杂?我也要做一名记者!
有了目的,孟非的生涯里好像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应用帮记者们扫除卫生的机会熟习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须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孟非老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屡次被别的常设工骂成“傻冒”!然而只有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播种,或者学会些采访技能,或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在这一进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录自己每天学到的货色。为了更快地濒临记者这个群体,孟非还开始了“情感投资”,他跟前跟后,帮记者和编辑们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不少记者跟孟非都热乎了,孟非扛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慢慢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眼的,就开始交给孟非,做好后加上老记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孟非总是无比愉快,当成头等大事来做。
这样聚沙成塔,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呈现的次数徐徐多了。后来,领导便分外开恩,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得到这个告诉的时候,孟非苦海无边——他太珍爱这个临时记者的机会了!
从此,他每天都要透支膂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的电影,全体是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蓝天一样暧昧极了!徐徐地,有一些比拟大的题材领导也开始交给他做了。
那个时候,孟非的工资还是只有200多元钱。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加拍摄了26集某专题片。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而孟非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次,孟非终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转成了正式的记者。这个男人哭了……他在日记中对自己说:“苦难中积累的力气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接下来,孟非的事业一路顺风。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准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孟非进入该组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过程。因为文字功底深沉,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起了编纂工作,他的工资则进步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节过后,因为长期操劳,孟非的头发开端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容,显得既聪慧又精力。从此这光头始终陪着他到当初。
感激苦难,南京人爱上光头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个顽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废弃。要么走到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编导……这些,为他当前的成功打下了基本。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主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
一切筹备停当,主持人的挑选就摆到了台面上——是沿用本来稳重型的主持人仍是从新选择主持人?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攻破资格、学历限度,在全社会进行公然竞选。
孟非用他这么多年来的教训剖析了自己的优劣:平民节目,当然请求主持人有平民特点;不一定长得帅,要害是要有底层生活的经历,说百姓关怀的话题……而这方面,放眼全台,有谁比自己更有资历?他敏锐地感到到:机会来了!这将是他从幕后转向台前的一个机会。可是,自己的普通话能过关吗……孟非只迟疑了一分钟就做出了决定:普通话可以学习模拟,那些苦难的经历却是他难得的可贵财产,是模仿不来的。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孟非搏对了!
口试那天,孟非用滑稽的语调安静地讲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艰巨经历,尤其是对于打工者的性命、尊严与价值的问题。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簇新假想,并表现会尽量补充自己的不足。
孟非的一席话捉住了台领导的用意,他们灵敏地意识到孟非的气质与这档节目十分合适!
——可是孟非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人?他的光头能播新闻节目吗?在此之前,主持人都是些俊男靓女,忽然间冒出这样一个人来会不会让观众吓一跳呢?主考官们谈论纷纭。最后,台长发话了:“行不行,要观众说了算。先尝尝,不行再换人!”
“无知者无畏!”第一次上电视,孟非是衣着最平常的衣服去演播室的。作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时间里,他手上只有一张新闻串联单,所播内容都是三个小时之内产生的事件。更别说提醒器了,不!
这么多新闻怎么串起来呢?孟非思考再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议!他放松了心境,采用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法播起了消息:他即兴施展,像拉家常一样把平时的思考和阅历变成风趣、精到的即兴评点,就成了串连词。台领导跟共事们看得心里心神不宁:这能行吗?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由于定位正确,第一期就失掉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几乎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观众纷纷感慨从未见过这么有个性的主持人。
机会经常来临到有预备的人身上。擅长掌握机遇的孟非从此走向了人生的顶峰。
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开始全权负责。他完整推翻了人们对传统“新闻主持人”的概念,胜利地塑造了另一类布衣化的新闻主持模式。2003年7月一个月,《南京零距离》的均匀收视率就高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到达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央视的《新闻联播》,发明了收视率的奇观。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高达5000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换的中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检举丑陋,孟非也受到恫吓,可是他不在乎。他坚持着多年来的作息习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亲身上街买菜;不断还找人拉拉家常……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维的起源。
关于孟非受欢送的水平,只用一个例子来阐明就够了。有一次,夫子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途经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由,等到别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多少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孟非与《南京零间隔》的敏捷火爆,很快引起了海内不少媒体的关注。《南方周末》甚至拿出专版结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景象”进行了研讨。值得一提的是,在孟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光曾通过台里的有关引导,想把孟非拉到央视工作,所有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直言拒绝了。他说,他只抉择合适本人的!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实,孟非,这个打工出生的主持人,已不输于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编后语:以上这样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带给你怎么的感想呢?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所以让咱们将事先的忧愁,换为事前的思考和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