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7-24 14:02
地理文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和表格,完成1~3题。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资料来源: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 地带面积比重(%)人口比重(%)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东北及东部沿海17.842.963.615 936中部及近西部32.453.133.06 680远西部49.84.03.49 168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是( )2.以下省区全部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3.制约远西部地带区域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下图所显示的是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完成4~7题。4.分布在图示地区较为普遍的景观是( )A.黄土窑洞B.绿洲牧场C.稻田茶园D.长城沙滩5.下图为该地区某灾区学生拍摄的“天灾”照片,但有学者认为这也是“人祸”,此灾害的名称应是( )A.荒漠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盐碱化6.若要对上图显示的灾害做最迅速、最准确的了解,应该调阅( )A.政区图 B.地形图C.电子地图 D.航空照片7.上面说的“人祸”主要是( )A.过度放牧B.乱砍滥伐 C.围湖造田D.过度抽取地下水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也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年~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回答8、9题。8.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开垦 B.气候变暖 C.降水增多 D.地壳抬升9.图中浓江流域的某些变化还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土的保持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生产性 B.平衡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完成10~12题。10.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高度较低 C.高度相同 D.高出稍许11.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12.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图6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3、14题。13.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农业结构复杂C.经历了移民开垦D.注重生态保护14.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15.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主要布局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C.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16.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消费市场狭小D.水资源短缺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完成17~19题。17.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18.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19.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为了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国家在辽宁的大连、山东的黄岛、浙江的岱山、镇海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据此完成20、21题。20.我国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 )①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②确保在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③调节石油生产与消费的需求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1.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①靠近我国主要油田②石化发达的城市 ③海运条件优越 ④接近消费市场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22、23题。22.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向两侧迁移B.往返迁移 C.从上游向下游方向迁移D.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2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图8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25.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地 理 试 题 答 题 卷(文).1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得 分答案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6.第26次中国南极大陆考察队于2009年10月出征南极。按计划,本次考察队将执行“一船三站”任务,即对长城站、中山站进行考察,对昆仑站进行建设和考察。此外还要执行30多项站区科学考察项目,16项南大洋考察项目,12项能力建设任务,是历次南极考察活动中任务最重的一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精确位置的确定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4分)(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2分)(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C.对地物的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D.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4分)27.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山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8万平方千米,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5万平方千米,实施封育保护3.3万平方千米。材料二 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1)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分析其原因。(3分)(2)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分)(3)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异。(3分)比 较不同点相同点南方低山丘陵黄土高原(4)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2分)(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②实现有机质还田③将污染物资源化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林草植被在材料二所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2分)(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滞尘,调节气候D.绿化、美化环境(6)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7)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4分)28.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2分)(2)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3分)(3)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3分)(4)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2分)29.图a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b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a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4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