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4-23 09:43
长孙无忌个人资料
本名:长孙无忌
别名:字辅机
性别:男
民族:鲜卑后裔
国籍:唐朝
所处时代:隋唐时期
出生地: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公元594年 逝世时间:公元659年
职业:宰相
职位: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爵位:上党县公、齐国公、赵国公
成就:凌烟阁功臣第一位
代表作品:《唐律疏议》
长孙无忌简介
长孙无忌字辅机(公元594年-公元659年),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唐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任宰相,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父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
长孙无忌虽出于军事世家,却好学,善于谋划。他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李世民征伐,参预机密。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贞观中,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太宗图画功臣像二十四人于凌烟阁,以长孙无忌为首。贞观十一年(637),他谏止功臣世袭刺史的错误措施。十七年,太宗废太子承乾,但在魏王泰、晋王治、吴王恪之间立谁为太子问题上犹豫未定,长孙无忌以母舅和元勋的地位决策立晋王。二十三年,太宗病危,他和褚遂良受遗命辅政。高宗李治即位后,他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为朝廷首相,掌握大权。
永徽四年(653),发生了房遗爱(太宗婿、房玄龄子)谋反案,长孙无忌主持审案,他藉此杀死和流配诸王、公主、主婿等亲贵十余人,进一步巩固了高宗的统治。
永徽六年他和褚遂良反对立武昭仪(见武则天)为皇后,未果。显庆四年(659),许敬宗迎合武后意旨,使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长孙无忌被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彭水),被迫自缢死。
贞观中,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主修《唐律》和《律疏》。永徽四年,《律疏》三十卷成,即现存的《唐律疏议》,由长孙无忌领衔奏上,为东亚著称的封建法典。
长孙无忌生平点评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