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历史教学探究

逍遥右脑  2018-03-29 16:04

古典诗词中有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因此诗词是社会历史的缩影,是浓缩的历史精华。如何发掘中国传统诗词的历史素材,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阐释一下古代诗词引入历史教学的几个全局性问题,以期和同仁们探讨。

一、古典诗词引入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一)古典诗词的历史资料性

"文史相通"历来被人们所共识,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词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诗圣"杜甫的诗因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史实,被称为"史诗"。可以说,古代诗词中蕴藏着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史学研究者首先注意到了这座宝库,利用诗词反映历史的特点,以诗文证史,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途径、新空间。大史家陈寅格的《元白诗笺证稿》便是倡导诗文证史的力作。这给我们丰富和改进教学手段以有力的启示。

(二)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诗词句子整齐,结构匀称,讲求押韵,注重格律,适合歌咏,情感表达充沛、强烈……,有着其他文体难以具备的艺术魅力。初中生的志趣、审美情趣正在发展中,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将会给他们很好的感染、陶冶和引导,无形中巩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美育阵地。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记忆历史内容,加深其对历史演变规律的领悟。

二、古典诗词的引入与教学任务的落实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的三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古典诗词的引入将有助于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有助于"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诗词有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史诗"之作俯拾皆是。这些诗词能生动、鲜明地补充教材的基本史实,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浜,莫非王臣。"的诗句,它显示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周天子"的无上权威,是对西周奴隶制的绝好写照。又如北师大版七年级历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引用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和赞扬了诸葛亮一生的历史功绩和才德。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用《唐语林》中一段史料"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来验证开元盛世的繁盛景象。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运用"四百八十"这触目惊心的数据,使学生对南朝皇帝"佞佛"留下深刻的印象。初中历史教材中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只要稍加引导,诗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信手拈来,这方面的潜力可随处可挖。例如《诗经》中"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措,朝瞻尔庭有县貊兮……"一段,连用反问,回旋重叠,反复吟咏,怎能不激起学生对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强烈憎恶和愤怒呢?引用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思想教育,又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激昂、热烈的笔触表达了岳飞抗金的决心和誓死保卫社国山河的气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古典诗词引入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古典诗词为了表达最深刻的思想或最强烈的情感,总是用极具风格的逻辑结构组织排列极简单、极鲜明的事实,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又如李绅的《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了农业丰收和四海垦辟,但最后一句却激起人们层层思索的涟漪。张愈的一首《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极大的生活反差,展现了文明史肌体上的深深伤痕。在这反差与伤痕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这是诗人涌出发人深省的疑问。古典诗词的这种卓绝的设问能力会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次的"历史思索",提高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古典诗词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一)写实性原则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所引入的诗词能较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使学生能把握住历史的真实性。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史",及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便是写实的代表作。

(二)思想性原则

引入教学的古典诗词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性,同情劳动人民,反对、抨击社会罪恶和不公平。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苛求古人,对于作品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阶级局限性,要向学生指出,并给予合理的解释。那些严重歪曲历史,思想反动的诗词,是坚决不能用于教学的。

(三)简明性原则

引入诗词要顾及到中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积累、能力结构,尽量选择那些通俗易懂,富有艺术魅力的。那些古奥、艰深的,即使内容再好,也尽量不要采用。

(四)精要性原则

短小精悍是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有些较长的,要引入课堂教学无疑是十分麻烦的事,且有喧宾夺主之嫌。如果其中的内容令人难以割舍,不妨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诗句用于教学。不过,剪裁时,切忌断章取义。

除了上述原则外,还应借鉴语文教学的成果。我们知道,从小学开始,每册语文课本都选有古典诗词。其中无一不是诗词中的精华。在历史教学中,若需要引入其中的诗词,仅简单一提即可,这样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学生通过迅速回忆、联想,能更快地理解相关历史内容,教学效果更佳。可谓事半功倍。这同时要求教师对中学语文课本有较完整、准确的了解,并比较出诗词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的侧重点,从而能够拾遗补缺,达到诗词教学的完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历史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怎么记能不忘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古诗词与历史教学探究】相关文章
【古诗词与历史教学探究】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