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邓小平曾对哪类特殊群体做批示:养起来

逍遥右脑  2018-03-08 18:07

,

在国内生机萧杀、空气中弥漫着阶级斗争硝烟的文革时期,竟然有一万多“历史反革命分子”走出监狱,还可以去台湾,这一时成了全国城乡的普遍话题,人们似乎感受到某种春意。因年龄过大,宽释人员普遍面临着就业和生活问题。公安、统战两部又起草了文件,要求对这些人分配适当工作,不办退休。邓小平批示:养起来。

邓小平 资料图

本文摘自:《安徽日报农村版》年09月18日第11版,作者:胡治安,原题:1975年特赦与监狱大清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进行过7次特赦。1975年的特赦,释放了全部在押战争犯。胡治安曾在为清理释放在押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特人员而专门成立的“清理办公室”工作。他撰文回忆了这次特赦的经过。

一个不杀,一个不剩

1975年2月25日,根据毛泽东指示,公安部提交了《关于第七批特赦问题的报告》。2月27日,毛泽东批示:都放了算了。这些人一个不杀,人家放下武器25年啦!为此,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华国锋召开会议,落实指示,要求“倒光口袋”,一个不留。

3月5日至10日,召开了全国“四长”(公安局长、统战部长、法院院长和民政局长)会议,周恩来决定清理监狱,摸清了全国共关押原国民党省将级党政军特人员953人;县团级3300多人,刑满后仍在劳改场所就业的有1万多人。

11月15日前后,释放工作全面铺开,15000余人走出监狱、劳改场所的大门,欢天喜地与家人团聚,或走上工作岗位。释放时,每人发了一套新衣服和100元零花钱。安置在农村的战犯,生活费每月15元至20元。

“养起来”

在国内生机萧杀、空气中弥漫着阶级斗争硝烟的文革时期,竟然有一万多“历史反革命分子”走出监狱,还可以去台湾,这一时成了全国城乡的普遍话题,人们似乎感受到某种春意。

因年龄过大,宽释人员普遍面临着就业和生活问题。公安、统战两部又起草了文件,要求对这些人分配适当工作,不办退休。邓小平批示:养起来。

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华国锋作了特赦说明:“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其实,这已是旧话重提。但1959年特赦以来,没有人去台湾。

1975年3月19日,10名申请前往台湾与亲友团聚。这10人是:国民党第5l军中将军长王秉钺、第25军中将军长陈士章、青年救国军赣东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蔡省三、军统局少将专员段克文、军统局西南特区副区长周养浩,另外5人——王云沣、张海商、杨南、赵一雪、张铁石——也都是国民党将校级军官和政工人员。

推动与抵制

当时,蒋介石在台湾逝世。让回台人员多了一个理由:回台奔丧。4月14日,王秉钺等10人进入香港。

台湾当局说,“国丧之时遣返前国军军官回台”,是中共的“统战阴谋”,回台的10人是“共谍”、“统战工具”。北京方面则动员海内外相关人士写文章、发电报,支持10人回台。港英当局提供方便,两面都不得罪。

就在推动“入台”与抵制“入台”的拉锯中,一场悲剧发生了。6月4日,原国民党68军政工处上校处长张铁石,在香港自杀身亡。台湾方面要张写材料,张写了,也表明了“心迹”,对方不满意,威胁说:“如不交代清楚,非但去不成台湾,且对你在台的家属子女也不利。”张左右为难,没有退路而自杀。

最后,陈士章、王秉钺、段克文、周养浩去了美国,蔡省三、王云沛留居香港,张海商、扬南、赵一雪回到内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沙漠之鼠:蒙哥马利的故事
下一篇:扁鹊治病的故事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文革时邓小平曾对哪类特殊群体做批示:养起来】相关文章
【文革时邓小平曾对哪类特殊群体做批示:养起来】推荐文章